您当前所在位置:

学术论文买卖成完整产业链

2011-05-19

最新调查发现,学术论文交易的风潮已经愈演愈烈,论文从协作交易到发表,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一家论文代写网站上可以看到,学位论文,职称论文都已经明码标价:本科毕业论文每千字150元,硕士学位论文每千字200元,博士论文每千字300元,职称论文每篇800元。是什么原因导致论文造假产业链达到惊人的程度?论文买卖如此猖狂谁来制止,谁来监督?《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

主持人:代写、代付学术论文摇身一变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了,作为大学教授您对这个现象的感受应该比我们更加直观,据您了解这样的现象是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刘澄:应该说据我了解虽然不能说是普遍,但是最起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尝试这个事情了。这种情况包括找人代写,也有个别的研究生给别人写。

主持人:有一点要泛滥的意思。

刘澄:对。

主持人:学术论文买卖从早年前的个别现象到现在已经成为产业链,确实让很多人都感到非常吃惊,那么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呢?

刘澄:第一,社会的整个信用体系堪忧。很多人以抄写论文或者改论文尺寸为荣还先后交流经验,学生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第二,对这种问题打击不严。如果现在学校搞论文的选题,中期到答辩过程中很多是流于形式,把关不严,使得我们很多虚假的论文得以蒙混过关,导致很多学生胆子越来越大,甚至很多人口耳相传,放心大胆地买论文。

主持人:我们说存在就是合理,既然说有人写肯定是有人要了,否则的话就没人代写论文,因为现在你看我们评职称都需要论文,您觉得相对于单位的职称论文来讲,是不是比学校里的学术论文的买卖现象更加严重呢?

刘澄:是的,因为现在很多单位评职称都把作为一个必要条件写论文,但是有的论文发表任何单位没有很大关系,很多人为了评上这个职称,被迫把一些论文来做,首先我们看这个论文的行为是否合法。

第二是不是要求所有岗位一律要求论文,有的时候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异,单位过高的要求也助长了论文买卖的风潮,另外很多单位职称评审把关不严,即便是买的论文也严格把关的话,是能够把这个问题通过答辩的方式筛选出来,很多人就只看形式不看实质,他可能有文章,但没有能力、没有经验。

主持人:有数量无质量。

刘澄:无质量。

主持人:反正你交过来我一看凑数,两篇被评中级,四篇五篇可以平副高就可以了。您觉得有没有什么办法,比如说可以杜绝这种买卖论文现象的发生,或者说从制度上应该怎么去完善它?

刘澄:首先,能不能把论文的抄袭和造假纳入整个社会的体系,尤其建立学术声誉体系。很多人可以买可以卖,但一旦被发现就终身身败名裂。前一段时间清华大学一个学生论文造假了,但是他现在一路提拔。一旦被发现成为终身的耻辱,终身会跟着你,一定要有一个惩戒机制。现在即便发现了不回应也没有什么惩戒机制,该提拔的提拔,该干什么的干什么,这本来是很丢脸的事情,现在变成很正常的事情,社会上形成这种风气。

第二,不论是论文的答辩选择环节,我觉得我们的老师还是要亲历亲为,尤其论文不能走形式。我们很多论文之所以造假就是老师也发现不了,他做的也并不是老师亲自做的或者是参与的科研,最后象征性地交一篇论文了。如果老师亲自指导,亲自做自己的科研题目,应该说造假的现象就会大幅减少。

主持人:论文将来有没有可能设计成公示制度,要评级,咱们把论文公示到网站上,或者说公示到比如说公开的报刊版上让大家看,让大家审查,大家提意见或者说出现这种假的造假现象可以举报,这种现象是不是也能够稍微杜绝一下?

刘澄:应该说这种做法可以,但实际上不可行,现在造假是相当泛滥了,看见了谁也不敢揭,学生不愿意揭,老师也不愿意揭,导致没人去揭这个盖子。

下一篇:论文答辩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