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卖论文,博士自称受法律保护
■学术评价机制难辞其咎
■“产销两旺”的论文公司
■学术腐败愈演愈烈须下“猛药”
学术腐败愈演愈烈须下“猛药”
针对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的现状,阮康成和黄勇平、金佩、顾亚平等4位来自中科院的政协委员提出建议认为:一、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学术评估体系,建立一个科学、公平、行之有效的学术评估系统,营造一个创新、宽松、催人奋进的学术氛围。同时,适当减少科研评估,特别是行政主导的各类评估。
二、相关部门对单位和个人进行全国联网的科研诚信跟踪系统,建立相应制度,将其记录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考评因子纳入项目申请、验收、职称评定等,必要时可执行科研系统一票否决制。
三、建立科研学术腐败防范机构,完善和统一相关的学术规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监督和指导科研单位学术腐败防范工作。
四、对学术腐败必须“零容忍”,加大惩戒力度,增加学术腐败成本。同时,对科研单位负责人建立相应的学术腐败问责制。
五、建立公正、透明的科研项目成果鉴定和评审机制,评审机制应该与国际接轨,减少行政领导对评估的干预和影响,建议行政领导一般不担任评审专家,对评审专家特别是首席专家应该建立问责制。
六、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努力提高学术期刊编制人员的素质,结合技术人员最大程度地封杀造假、剽窃论文的发表。加大对学术期刊的经费投入,改变目前期刊自负盈亏,只能靠版面、广告维持的情况。
前段时间,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披露的一则消息让人瞠目结舌:他的团队在3年内进行的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包括非法期刊在内,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的规模比2007年膨胀多倍,销售额达到10亿元。
论文买卖产业的真实数据也许不止于此,据业内人士估测,整个国内论文产业的真正“价值”或许已经有二三十个亿。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即引起哗然,论文造假和学术腐败问题人所共知,但能形成如此大的产值,实在让人出乎预料。
对此,有专家将矛头直指不甚合理的学术制度以及尚不够健全的司法制度。
网上卖论文,博士自称受法律保护
据此前中青报披露,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两年前在网上无意中发现的一则信息引发了他的关注:一名刚毕业的博士网上开店卖论文,每篇一两万元,声称一年内卖出去的论文中有8篇都进了SCI索引。
在某门户网站博客上,沈阳教授发现了一个名为“SCI论文小铺”的博客。打开首页,右侧的页面上有对博主的介绍。在自我介绍中,博主直言不讳地写道:“转让、购买、代写、代发SCI论文。”此外,上头还注明:“内容涉及(但不局限于)有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光物理性质的讨论、纳米性质的讨论、量化计算的讨论。文章可供化学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
不仅如此,在这些介绍后面,他还留下了网络联络方式。其中的一篇博文中,他详述了开设“论文小铺”的目的:自己刚刚毕业,在毕业前,做了大量实验,积累了一些实验数据,本来打算拿到新单位发表,然后用来评职称、申请项目。但是阴错阳差,他签到了一个制药公司,不需要做科研了,因此想将手头的数据写成文章,物尽其用,“经过对数据的整理,粗略估计可以写成10篇左右的SCI文章,推荐各位高校教师,尤其是急等论文评职称的教师使用。”
为了消除购买者的顾虑,他还专门强调,这些数据都是自己亲自做实验、测试得来的,数据的真实性没有问题;同时还保证了保密性,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做实验、测试,除了自己没有人知道这些数据。
这位神秘枪手称,在读博期间,自己完成的论文数量达到两位数,全部为英文SCI,影响因子加和接近50。而现在出售的论文档次也基本定位在英文SCI,影响因子大于1。
他还公布了自认为一个“风险系数极低”的论文买卖流程:
在文章投出后,编辑会要求文章修改,此间将这篇文章的简要信息通知发布,等待买主。然后根据买主的信息将论文中作者信息、单位及致谢部分修改,同时还可详细为对方讲解这篇文章的立意、创新点、讨论部分等内容。这篇文章就这样完全变成了买家自己的文章。
他甚至表现得非常“负责”:如果提供的论文不符合要求,可以向他咨询。倘若他手头数据可以满足对方要求的话,他可以为对方量身写作论文。
对于价格,他表示:“现在各高校对SCI论文的奖励都很大,因此不想贱卖了。”在他的博客上,每一个编号文章从创意、关键词到国外杂志接受、修改转让、交易完成的进展都被博主及时贴出。据此前媒体采访中了解到,他已经卖出的论文中,有8篇进了SCI索引。
在媒体报道了这个“SCI论文小铺”后,博主还专门在博客中写下了一篇《声明》——《关于论文小铺不接受记者采访的声明》。他声称,这是为了自身和买家的保密需要,“可以说买卖论文是一个灰色市场,这我并不否认,进了这个市场就要遵守游戏规则。”
《声明》表示,在开这个“论文小铺”的博客前,就查询了相关的法律:“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对买卖论文作出规定,根据无罪推定,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而且,根据著作权法,论文的作者有权处理本论文,也就是说我卖论文是不触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护的。”他还称,“著作权法规定我有权处理我自己的稿件。”
“产销两旺”的论文公司
对于“SCI论文小铺”,沈阳教授认为:“是论文买卖产业链中一个虽然荒诞却真实存在的案例。”
其实,在早已形成产业的论文买卖当中,“SCI论文小铺”只是冰山一角。对于媒体的关注,“SCI论文小铺”的博主甚至质问:“有那么多大的专职网站您不去采访,为什么要抓住一个免费的博客不放,难道仅仅是因为我的Ph.D.吗。”
早在两年前,武汉工商部门查处“武汉佑达科技有限公司”,原因是该公司明码标价、标准化操作代写代发论文,老板郭某是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她本人从大三开始替人写论文。后来业务越来越多,为了争取外地购买者的信任,她专门注册了公司。她说,中小学教师及高校学生是购买论文的主力。
据了解,在这个行业里,佑达只能算是小公司,网上能查到很多家公司都在从事论文代理。佑达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代发论文、代写普通论文、代写本科或硕士毕业论文、代写代发论文四类,公司对这些业务均“明码标价、标准化操作”。如果代写,每千字收费200元,而付给枪手是每千字50元;如果代发,除了版面费,还要另收1000元或者2000元的服务费。湖北写手张某今年4月就从佑达领走7690元稿费。当今论文买卖生意的红火可见一斑。
据悉,该公司不负责论文写作,接到活后,转给旗下庞大的写手群。该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在北京、广东、湖北、湖南等10多个省市拥有80多名专业写手,有的写手拥有博士头衔。
据了解,该公司给写手的稿酬一般是千字50元,直接通过银行卡转账。
以该公司2009年4月稿酬汇总为例,共有近30位写手代写了122篇论文,其中湖北写手张某,该月写了“金融危机下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机制研究”、“×汽车4S店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辽代散乐研究——以宣化辽墓壁画散乐图为例”、“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等20篇论文。该公司通过银行向张某支付7690元稿费。
随着论文需求量日渐庞大,该公司不断在网站上登广告招聘写手,要求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并宣称部分写作人员月薪可达5000元。
该公司员工称,一般写手需要5-15天完成一篇论文,而一些“高产”写手,只要一到两天就可以写一篇3000字的专业论文。
据工商执法人员调查,写手写作质量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佑达公司能够找到理论刊物发表。工商执法人员从该公司查获一份联系表可以获悉,佑达公司与300多家期刊编辑人员有联系,并且对各种期刊“版面费”收取情况了如指掌。这些期刊涉及经济财会类、基础教育类、高等教育类、计算机、建筑工程、科技、社科、学报、医学等等。
例如,该公司资料显示,《消费导刊》刊登2400字、3600字、4800字的论文,需要交纳600元、700元、800元,出刊周期需要1个月。《教育评论》刊发6000字以内论文,收费8000-12000元。
该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商机”来自论文刚性需求。据了解,目前一般大学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公开出版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一篇或者以上的论文方能毕业,在职者评职称需要发论文,甚至一些本科学生为了获评奖学金、争取保送名额也在发论文……巨大的需求自然催生了巨大的“商机”。
学术评价机制难辞其咎
沈阳教授说,从“SCI论文小铺”的情况来看,作者似乎还比较真诚,确实有自己的专长,但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进入买卖通道的论文而言,都是学术垃圾。他用反剽窃软件查询发现,在2007年买卖来的论文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
“论文买卖也折射出了我国的论文崇拜怪圈是何等的荒谬和可笑。”沈阳说,论文之所以成为一个买卖的产业,机械地“只以论文论英雄”的学术评价机制难辞其咎。
同样的,清华大学法学院许章润教授认为,论文买卖在中国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那么我想这个原因应该是很复杂的。可能学者个人的操守,整个学术行业这种对于学术道德的漠视,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觉得市场经济中间一些坏的因素,比方说见利忘义、急功近利等等,那么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原因里面还有一条也不容忽视,就是现行的这种学术评价体制也是一个推波助澜的因素。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阮康成分析,产生科研学术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一、现行科研评估系统过度量化和功利化;二、急功近利和浮躁之气助推科学技术腐败;三、有关部门纵容学术腐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专家乔新生也一致认为,根源来自学术体制弊端。他说,时下学术成果考察手段单一,学术成果完全靠论文量化指标衡量,导致很多人把论文当成“一锤子买卖”。他认为,遏制学术腐败需要对现有学术体制进行变革,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法规,完善监管制度,对学术贿赂、学术造假进行打击。
此外,乔新生还表示,我国现有的法律并未对这种“学术索贿、学术行贿”行为进行界定。参与论文交易的各方除非发生明显侵权行为,否则难以被追究法律责任。
沈阳认为,论文产业之所以会扩大、固定,其缘由就在于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我觉得必须改革目前的论文机制,一是要取消非研究型高校人员的论文考评机制,比如本科生、硕士生;二是取消非研究型公务人员的论文考评机制,比如中小学教师、一线医生护士等;三是要加强研究型人员的论文质量评审。”沈阳的“治本之策”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赞同。
一些专家认为,打造国内权威性的论文网络发表平台是当务之急。他们认为,在这个平台上,论文发表者可随时将论文贴到平台上,由业界内人员组成评审组进入评审系统网上打分。对那些伪论文、假论文,教育部门应该出台更严格的惩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