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使毕业论文内容精彩的窍门

2010-12-28

一、 要利用课内材料

语文课本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利害关系,最终说退了秦师 ,这可用于智慧的力量方面的论据; 《勾践灭吴 》中的勾践 ,忍辱负重 ,卧薪尝胆,可用于在逆境中奋起方面的论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自认为比徐公美,当认识到不如徐公之美时,立即进行了反思,并获得了启示,这个故事可H{于人要善于自省,贵有自知之明等方面的论据;《触龙说赵太后 》中的触龙,迎难而上,婉谏成功,可用于劝告的语言艺术方面的论据课本中的文章不仅提 供了丰富的事实论据 ,还提供 了丰富的理沦论据 ,如在 《劝学 》中,对学习方法的阐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师说》中择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拿来主义》中对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态度,等等 ,也都能很好地武装学生的思想,并充实写作内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且同样的例子可以重复地灵活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不同的观点。

另外,课内义章的作者也都有着丰富的背景,如徐志摩、海子、川端康成,等等,他们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他们的作品 、人生经历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二 、要联系个人实际 。写熟悉的内容

中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很难写得精彩,这就是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写作时应尽量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才能因感而发,有话可谈,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

在《巴尔扎克葬词》中,雨果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赞扬来 自他对巴尔扎克其人及作品的熟悉; 《灯下漫笔》是鲁迅对中国人的精神 、民族灵魂进行 了深刻反思的结果;聂绀弩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才能在《我若为王》一文中进行尖锐地批判。这些作家之所以写得精彩,写 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学生也有自己的生活 圈,也有自己熟悉 的文化 、生活内容,只有写 自己熟悉的内容才能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才能写得 自然 、精彩 、深刻 ;才能去除那种无病呻吟、扭捏做作之态。如有的中学生本来对某个历史人物缺乏了解,但写作时却以此人物为例,结果要么事例单薄,不足以证明观点,要么弄混事件,贻笑大方。

三 、要关注社会现实

好的议论文是有现实 意义的 ,是针 对当时社会 中的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在2o08年高考全国卷和其他省份的作文题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热点,这更提醒中学生要做到 “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现笔者以课本中的例子加以实践说明。如《师说》针对的是 自魏晋以来一直影响到唐代的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压 抑庶族寒门,反对从师 学习之风而提 出的从师而学; 《拿来主义》针对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社会上对文化遗产所持的全盘继承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提出了批判的、继承 的观点 ;何满子 的 《剃光头发微》,则写于1983年,讲的是掌权者如何用好手中权力的问题。这些文章之所以写得深刻 ,就是因为作者关注 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针砭 了当时的社会 弊端。

联系实际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它能使读者由衷地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当今是一个信息手段多样化的社会,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报纸、杂志这些传统的媒介 ,也可以通过MP4、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来了解社会。只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内容写入文章中,就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思想,有真知灼见,有现实意义。

四 、选择对比事例

进行对比论证可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更是比比皆是。如在《秋水》这篇寓言中,河伯因为 “百川灌河”,就 “欣然 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然而当他看到不见水端的海时,发出了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的感叹。通过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阐述了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而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要牢记谦受益,满招损的教训。同样以 《师说 》为例 ,在《师说》中,作者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同士大夫之族进行了正反对比,说的是从师的重要性;《六国论 》中“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败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是以双方土地消长为对比,以证明赂秦之害;在《伶官传序 》中,则将庄宗的 “盛”和“衰”进行了对比,从而证明了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比论证在把两种事物或态度加以对照、比较后,又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更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 明性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方法,更适用于论据比较贫乏的学生,它不但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而且还能使观点更具说服力。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因此,要认真学习课本中的文章,合理利用课内积累的材料,以切实充实自己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