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浅析

2013-04-02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先按要求“三读”一一即粗、细、精读教材,概括段意并眉批,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了,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说自学,并不是不要教师,自学从来都不是无师自通的。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我们的自学辅导教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还体现在“辅导”上,因此,我们提倡主动地“辅导”,积极的“辅导”,而反对那种等待学生举手,提问,教师帮助回答这种被动消极的“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佯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一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西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是会有所收获的,这一点是传统的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难以做到的。

这是整个课堂中师生活动最活跃,并且占去时间最多的环节,可以这样说,自学辅导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我们对这一环节作如下的剖析。

首先,我们对传统教学进行一下粗略的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在黑板前面讲,学生拿着课本听讲,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信息的发送看,而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② 教学是以集体形式(班级)在固定时间内进行的,教师的作用,教材、组织形式是固定的,因此,学习的责任主要由学生负责担。

③ 一般地,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主要表达方式,除了个别时候,教师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这一“集体听讲传授法”,有以下的严重缺陷:

① 听课的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讲课的教师难于及了解每个学生的接受情况,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盲目性。

② 学生们的水平和要求各不相同,但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一律对待,学得快的学生等待进度,学得慢的学生跟不上进度,压抑了优生的发展,照顾不了差生的学习。

③ 课堂上讲得多练得少,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强化”,而作业又不能及时批改,这都造成了教育心理学上所谓的“强化延误”。

④ 教学过程经常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因病缺课教师心境不佳等等),并且难以弥补既成的损失。

以上这些缺陷对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兴趣等都有影响,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人才培养不利。

面对上述问题,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作了不少改革的实验。1954年以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开始进行了程序数学的改革实验。程序数学就是用预先编制的“程序”指导或控制学习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的整个过程,这种程序,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并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心理特点,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授予、巩固、复习、测验等环节作了细密的明确的规定。

程序教学的四条原则是:

① 步步前进,就是通过随时练习的每个“学步”,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或技能。

② 经常反馈,学习者作出反映后,能及时地知是否已掌握,以便进行补习或进入下一步“学步”。

③ 及时强化,每当学习者经过自我检查,表明自己掌握了一个项目以后,就能受到鼓励,加强信心,加深印象。

④ 个别对待,理想的程序教学是一对一进行的,教学机代替了教师的劳动,而比真正的教师更有耐心。

程序教学后来又发展成为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该学说理论以他的反射与强化观点为基础,根据他的同得律(即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机率)就增加)和效果律(一个人干什么不是因为他的行为将来有什么效果,而是因为过去类似的行为已经有了什么效果)。为了加强强化而提出的程序教学,试图把教学程序化,其基本点是:①

要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② 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映;③ 对学生的反映要有及时的“反馈”和强化;④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学习进度不要求一律;⑤ 使学生有可能每次作出正确的反映,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