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课标》呼唤数学教师的服务意识

2013-02-27

例如:在讲《有理数混合运算》时,要准备一副扑克牌(用混合运算玩24点),课件构思(链接几个生活镜头)——卫星发射镜头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面对挑战,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有效处理教材、主动走进学生、积极开发资源,才能在课中机智地选择预设、整合预设乃至放弃预设,从而收获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2. 不拘预设,打造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新平台

前文提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时。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例如,数学题有许多“一题多解”,在预设时可能有三种方法解题,在课堂上可能方法更多,或许更简单,这时打乱了教学时间,在肯定学生观点的同时,大脑要迅速地作出预设调整,组织出最佳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鲜活。这样的教学才是一门名副其实的艺术,课堂上才会出现不曾预料的精彩瞬间。

另外,教师只有牢记自己的平等角色和服务角色,做“平等的首席”,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孕育创新动机,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角色的改变,为学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平和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产生成功感和求知欲,积极地接受服务。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真正体会到是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的良好的服务关系。如果我们能适时地和适度地变换自己的角色,以朋友身份出现,用关心帮助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公正的交流,只有遵循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师生关系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教育变革的关键。牢固树立民主平等和谐发展崭新理念,尊重个体的人格,尊重个体选择,珍视个体的差异,思维的独特,为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思维创新创设一种良好的健康氛围,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求得教育的最优成效。只有立足于情感教育和服务意识,才能成为学生心灵上可敬的知心朋友,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可信可近的合作伙伴,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还有,教师还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3.课后反思,形成自主发展,达到良性循环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方法。我认为课后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中,是作好下一轮服务前提,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作为教师,每上完一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诸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某些数学思想渗透与应用的巧妙之举;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如导入新知的妙语、课堂氛围改观、学生思维的激活、因材施教的准确、板书设计的新颖、课件制作的完美等。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及情感交流的事例,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灵感。而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一闪即逝,老师必须利用反思去捕捉。

如:讲解“梯形的面积公式S=中位线×高”时,在讲课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中考要考高中,中指中位线,高指高线,想上高中吗?请记住这个公式。我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孩子们全笑了,在笑声中记住并区别了其它公式。这种实践日积月累,所蓄渐丰,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也有利于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新课题,上一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所以要直面缺点,认真对待,对它们进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教学借鉴的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总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的人格尊严,从正确认识、理解、把握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做他们成长的引领者,做他们优良学习品质形成的服务者,才能真正提高服务层次和质量。而我们提高自身服务意识,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更应该把服务理念内化到自己的灵魂深处,把服务学生的行为转化成一种本能行动,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我们数学教育改革才能顺应时代发展。一句话,为我们的一切学生服务,服务于我们学生的一切,一切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