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实施开放教学策略 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2013-02-18

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二种方法,有的则数十种,他们体验到了满足感。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

三、开放学习评价展示自我让学生成为成功者

比尔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课程目标最终将由学习的结果来体现,不能没有结果的学习,也不能学习没有结果。传统的教育评价就是单纯的考试成绩,学生为应付每学期最后的一张试卷而背着沉重的负担。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的评价就要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要构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评价。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认可的成就感,被人尊重是幸福的、快乐的,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1、开放评价指标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在评价时,一是要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看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数学活动,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要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为重点,以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评价为主。三是要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2、开放评价主体

以往,教师是学生评价的单一主体。而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意味着学生评价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评价群体是由教师及其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社会评价机构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内外,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参与评价等,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一、学生自评。学生在评价自己对某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时,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对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成功,以及情绪上的变化,都较他人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更具客观性。正视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会更好地体现评价促进数学学习的目的,从而上升为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二、学生互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汇报、答问。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判、质疑;对有异议的问题,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甚至争论求得辨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能公正、诚实地评价同学,充分体现合作精神。三、教师评价。教师应着眼于全局性、客观性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解释与说明学生数学学习中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要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以激励为主,要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评价时更要指出学生发展的动态,以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四、家长评价。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可以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安排、学习方法;已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方面进行。

3、开放评价方式

传统的纸笔考试中,过于强调甄别性、终结性,忽视了评价的激励性和形成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这样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开放性任务、调查和实验、数学日记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2003年6月18日《海峡都市报》报道了福州市某重点校期末考试设A、B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考卷的消息,并且还对那些对自己考试结果不满意的学生进行二次考试,即允许学生经过申请再考一次。诚然,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应该承认确实存在差异,不能用同一张卷子去衡量他们的水平,也不应该只给一次机会,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鼓励孩子不断进取,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就是成功。让孩子体验成功,是教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这是一个高度开放、不断发展的问题,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将学生视为有智慧有尊严的个体,在评价学生中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该表扬时不吝啬,同时要注意该低调时不高歌,该委婉时不过露,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赏的目光都是崇高的精神奖赏,真正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