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不经风雨 怎见彩虹

2013-02-09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师:这几天我们一直在研究数,今天老师想把这样一些数:74、238、49、127、5002、16、80、6、83、65、300分成两类,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板演情况)

74、238、5002 49、127 74、18、80 238、127

16、80、300、6 83、65 6、49、83、65 5002、300

6、300 74、238、49、127

5002、16、80、83、65 ……

师:看第一组分类,请这样分的人说一说你是按怎样的标准分的?

生1:按照单数、双数的标准来分的。

生2:双数就是我们说的偶数,单数就是奇数。按照偶数,奇数的标准来分。

师:怎样的数是偶数,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句话,写出自己的理解。

师:请×××同学写到黑板上。

(学生板书)偶数能被2整除而且没有余数。

生1:不简练。整除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应把“而且没有余数”擦掉,改成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生2:偶数就是2的倍数。

师:你们的想法跟数学家一样,数学具有一种简洁美。

师:23456是偶数吗?

生:是。

师:你是怎么判断这个数是偶数的?

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数的个位上是6,所以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生2:234是偶数,56是偶数,所以23456是偶数。

生3:我是用算式算的,23456÷2=11728。

生4: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偶数,23456的个位是6,所以它是偶数。

师:他们的判断方法有道理吗?自己验证一下。

生5:我认为他们的方法都有道理,其中生1与生4的方法相同,我喜欢用他们的方法。

生6:我认为生2的方法有些特殊,但不知为什么。

生2:因为234表示234个百,是偶数;56表示56个1,也是偶数,所以23456是偶数。

生7:不用判断234是否是偶数,234如果改成233,233虽然是奇数,但233个百是偶数,最后结果仍是偶数。

生8:与生7的道理一样,也不用判断56是否是偶数,只要看末尾数6是否是偶数,便知结果是否是偶数。

生9:其实生2的方法还是根据末尾数字来判断。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的发言真是太棒了!就象数学家搞研究一样,让我们用掌声为他们喝彩。

(学生小小组互相报数、判断)

师:□□□□□8是偶数吗?

生:是。因为□□□□□8的个位是8,所以□□□□□8是偶数。

……

课后有这么一段师生对话。

生:老师,这一节课我感到很开心。

师:什么事让你开心,说来老师听听,让老师一同分享分享。

生:这节课上,我开始的发现尽管并不完全正确,但后来通过自己的探究,通过大家的讨论,我的发现跟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一样,我开心;老师你表扬我们的发言象数学家搞研究一样,我更开心。

师:是的,这节课你表现确实很棒,老师真为你高兴。

师:黄小昆,下次如果你不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也表扬你,你也这么开心吗?

生:不。我的开心首先来自于我自己的探究。通过探究,我有了自己的“发现”,我的“发现”正确,我才有成功感,老师能表扬我,当然开心;老师不表扬我,我同样开心。

……

是的,老师们都有这么个体会:课堂上学生什么时候最开心、最激动。是在学生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后取得成功时。这里,努力的过程比成功的结论对学生的发展更有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来龙去脉。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彩虹固然漂亮,但彩虹的漂亮源自它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

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正如上面这位学生所说:“最开心的,是我自己经过探索后的发现。”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认为教师应做到:(1)学会放手。所谓放手,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发现、去碰撞。如我在出示10个数据后,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分类。通过学生自己的分类,引出分类的依据,探究依据的来历,从而达到理解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每个学生进行分类的切入点也有所不同,教师的放手正是为不同学生学不同数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学会等待。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既需要空间,更需要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即使有空间探究也无从谈起,特别是在学生有困难时。往往学生一有困难,教师就急不可待,加以提示,从而越疽代疱,替代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剥夺了学生的发现机会。有时学生发现的东西,尽管并不成熟,但只要教师少加引导,就能成为极佳的教育契机,但此时往往教师缺乏耐心与足够的注意,轻易地枉加评判而错失良机,甚至伤害学生的感情。(3)学会发现。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中的体会,特别是建立在独特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独特想法与思路,更要细心地去捕捉,然后紧紧抓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把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充分地挖出来,展现出来,在“动”的过程中把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勇气与自信,只要学生尽力参与了,结果是否正确,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获取结果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会调整。新课程理念主导下的课堂,由于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创生的课程已根本不可能与教师原有的备课设计完全吻合,当教师预设的流程与学生在课堂实际创生的流程不一致时,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会不断调整自己预设的流程。本课备课时,我也是按照能否被2整除→奇数、偶数→单数、双数的流程来设计的。但课堂中大多数学生却直接从双数、单数来进行分类。看来学生更熟悉的是单数、双数。为此,我没有把学生的思路机械地纳入我原来设计的教学流程中,而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由单数、双数→奇数、偶数→能否被2整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有一种开放的心态,随学生知、情、行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在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课程资源。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