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2013-02-01

生3:我批评他不认真听讲,但是我要表扬他教给我们一个新的分数。

师: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好棒呢!

生4: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我觉得他真了不起,既折出了,又创造了,他很有创造能力。

生5:老师,他挺有想象力的。

生6:老师,他能举一反三地学习,我要多向他学习。

在学生一番评价之后,教师真诚地向这位学生说:我真的好佩服你,老师只教了,你却能勇敢地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这样的学习才叫创造性学习!

由以上案例可见,由于学生的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评价也就不同。我们要尊重学生评价的个性差异,巧妙引导,让学生的评价更趋全面,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上述案例中,前两位学生评价时只想到同伴的缺点,而学生3的评价如一缕春风,暖人心田。教师敏锐地捕捉评价时机:“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好棒呢!”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扭转了学生的观念,评价的功能由“挑刺”转化为欣赏、激励、挖掘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这种转化饱含了课堂上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这发自内心的欣赏,不正是学生们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的综合体现吗?被别人欣赏时,那位学生脸上悠然自得、体验成功的神情是多么生动与迷人!也正因为有了老师和同学对该生的尊重和赞赏,课堂里才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潜移默化影响,丰富评价语言

课堂学习评价需要一定的载体——评价语言的支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一些评价语言,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譬如:“我想为某同学(小组)作一点补充”“我可不可以为××提一点建议”“我非常赞成(欣赏)××的想法”“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学生借助语言这座桥梁,就能流畅、自然地将各自的心理活动得以反映出来,使评价顺利进行。

案例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断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的表象,设计如下的活动:

师:请小朋友拿出文具盒摸一摸,你能摸到文具盒的几个面?

学生操作实践,教师现场采访:你摸了几个面?

生1:我摸了4个面。

生2:我摸了6个面。

师:请摸到6个面的小朋友举手,谁愿意到前面来,面向全班同学再摸一遍吗?

生一边旋转、翻动文具盒,一遍数。

师:这个小朋友观察挺仔细的呀!还有不同摸法吗?(没有学生举手)老师也摸了6个面,请同学们仔细看我是怎么摸的,开始——

教师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数(每数两个面换气一次)。

师:老师的摸法和刚才小朋友的摸法相比,你觉得怎样?

生3:老师摸得巧妙些。

师: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我这样摸巧妙在哪儿呢?

生4:老师,你摸的时候不用转动文具盒。

生5:老师是摸了上面,再摸下面;摸了前面,再摸后面;摸了左面,再摸右面。

生6:老师摸得很有规律,这样摸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师:谢谢你们这么欣赏我……

评价不是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述案例中,学生第一次认识抽象的“物体的表面”概念,摸文具盒的面自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结果,教师见学生“旋转”“翻动”这种无序的演示之后,没有学生使用有序的摸法,就不失时机地自己“露一手”,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摸法。此时,课堂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天地,弥漫、充盈着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积极互动的评价氛围。学生在欣赏老师、崇拜老师的同时,亲近数学,享受数学。在这样的评价磁场中,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不断撞击并升华,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正是评价的魅力所在。学生如此丰富的评价语言,不正是教师平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然吗?

另外,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除了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教师可以冲他微笑,点一下头;如果学生有小动作,教师可以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微微摇摇头;如果学生作业又对又快,教师可以冲他竖一下大拇指等等,这些都是评价,是情感上的评价,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总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欣赏、激励等功能,就要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与时空,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课堂评价环境,引导学生捕捉评价的时机,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开放心态,畅所欲言,个性飞扬,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变化、进步和成长。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