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浅谈

2013-01-15

幼儿生活的一切时间、空间都是他们接收信息的环境,各种环境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起着稳性教育的作 用。提供合理的环境刺激,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蕴藏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变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

1.建立和谐的心理环境。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它能使幼儿积极、 主动、大胆、自信、自如进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建立良好的群体,和 谐的心理环境,它将与操作活动组成最大的合力,获得最大效益。

2.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1)重视非正视性的操作活动。正规性操作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形式,非正规性操作活动是较为自 由、随意的活动,它对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例如在收拾玩具这一过程中,教师 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排序的数学思想教育。在收拾玩具前,交待要求和标准,幼儿在拿到玩具时,首先要思考 这个玩具有什么特点,它应放在哪一类中才能符合要求,然后再进行摆放;在摆放中按排序标准逐步进行调整 。在这一常规性的日常活动中,幼儿经历了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训练,不仅促进了认知、思维、动 作的协调发展,而且训练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所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拓宽数学 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数学教育因素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2)挖掘操作材料的教育功能。操作材料是物质环境的重要部分,是教育的载体,是帮助幼儿主动地构建数 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的媒介。操作材料在准备上应体现数学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层次性、多元 性、经济性,有利于幼儿学习过程的展开。在科学性上应体现所学数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数学 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概念属性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多元性上其更换要体现 数学内在逻辑序列与一物多用的原则,满足教学与幼儿发展的需要,使材料的功能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在层 次性上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 深入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材质性上应体现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以保证 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数学操作活动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在当前幼儿园进 行数学教育改革,提高幼儿数学素质中是一件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是切实提高数学操作活动质量的一项及时 的、很有意义的实质性工作。

威廉希尔app  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