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2013-01-15

教师的期待与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而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如在教学“比的性质”中,教师提问:在相等的几个比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及交流中先后得出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经评价补充成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讨论评价后又补充出“零除外”这一重点词。这样一个讨论、评价与补充的转化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又如教学中对新授进行小结时,往往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既让每一位学生回顾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5)几个注意点:

A、小组讨论中的思考题要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操作性与思考性。

B、给予足够的讨论时间,讨论中教师可适时参与,捕捉相关的教学信息,辅导部分有困难的学习小组。

C、教给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合作前的独立思考、整理思路,别人发言时的注意倾听,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等。

四、存在的问题:

1、时机的把握:由于受教材、教室等一些传统教学材料及条件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课(计算、应用题及几何知识)的是否都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教室如何进行更为合理的空间安排,使学生能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讨论?

2、理论的指导:在心理学中合作、交往等心理现象的相关研究;兄弟学校及国外教学这方面的现状研究;如何借鉴目前部分地区正在试点推广的“小班化”教学的已有经验等。

当然,以上只是本课题初步实施阶段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尽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一教学模式的探讨、实验还将继续深入的研究下去,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同行给予热情的指导,谢谢。

威廉希尔app  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