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在一次课堂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老师的话刚出口,只听“叭”的一声,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若无其事地在教室里踱来走去…
[思考]:1、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你看,有的小组里你说他也在说,听不清谁在发言,同学们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是谁的思维严密、谁的思维缺乏条理性,教室里嘈杂声一堆;有的小组里张三怎样说,李四就怎样说,人云亦云;有的小组里只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说,学习较困难者根本沾不上边,或者自己玩自己的,似乎讨论与己无关。
2、这种自由化现象也表现在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建议]:1、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实力均衡,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要发挥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形成集体智慧。
2、由于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说明: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合作中不仅要参与合作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合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及时补漏。有的放矢。在合作之后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