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

2013-01-14

对这道应用题的第二个问题,一个五年级学生能从以下角度来思考:

用算术解: 360÷[(150÷3)×(1十20%)]

用方程解: 150÷3 ×(1十20%)X = 360 360÷X=150÷3 ×(1十20%)

用比例解: 3:X=150×(1十20%):360

练习“一题多解”把应用题的三种解法(用算术解、用方程解、用比例解)都串连起来了,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充分动员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地去解决问题,并能使知识融会贯通。这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高一级数学是极有好处的。

学生列出几种解法以后、要引导他们讲出道理,并且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例如有一道应用题:“桌子上有两堆糖,一维9粒,另一堆15粒,把这些糖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几粒?”

大部分同学的解法是(9十15)÷4=24÷4=6(粒)。有一个同学的解法很特别。如:9÷ 4=2……1 15十1=16 16÷4=4 4十2=6讨论时同学们都说这个解法不好。教师让这个学生讲讲自己的理由。他说:“我认为这个解法没有什么不好,在具体分糖的时候,如果有两袋糖分给4个孩子,总是先拿出一袋来分,把余下的并在第二袋中再分。”教师肯定这个学 生讲得有道理,于是启发问他,你的分法和大家的分法哪一种分得快一些呢?算起来简便一些呢? 这样经过讨论,活跃了思想,开拓了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堂练习最好能做到当堂处理作业,使学生当堂就知道练习结果:哪几道题做对了,哪几道做错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这样做,学生进步较快。做对的有强化作用,做错的有分化作用,并能及时得到订正。

总之,练习不能单纯追求数量.搞题海战术,应该讲究质量,提高练习效率,防止单调重复,搞无效劳动。

(四) 在课外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以后,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减轻了,就有可能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既能巩固、加深和扩大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智力的发展。而现在课堂所涉及的数学内容,是古往今来人类对空间、时间认识的结晶,是经典的知识。传统的课堂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智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是以普及性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智力开发的全部任务,因而需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来补充。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类比能力,构造模型能力,利用信息能力,决策反应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值处理能力等,大部分都是与数学教育有关的。

知识面广博与智力发展有密切关系。根据美国对1311个科学家在五年之内的发明创造的统计,发现出成果的多数还是“通才”,即知识面比较广博的人,另外,心理学家发现一般爱好活动的人,思维都比较敏捷。从这两方面看,开展课外活动对发展智力是有极重要意义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与学生智力的发展是有内在联系的,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进的。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课内外结合一定能够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更能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威廉希尔app  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