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教学情境拓宽了教育空间,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相统一;使学生在感悟体验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用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培养现代的人。
3、试述合作学习的组织程序。
答:合作学习的组织程序。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诱导产生合作动机—明确学习任务—个人责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①诱导产生合作动机。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想要合作的动机,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②明确学习任务。产生合作欲望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③承担个人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并且通过独立思考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同时,要承自己在合作学习小组内的角色任务。教师通过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角色状况和学习水平。
④合作探究。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角色任务,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⑤交流学习。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⑥反馈结果。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4、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策略有哪些?
答: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1)知识点切入策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等腰和等边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画高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利用中控系统的传送功能,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图的信息,再借助计算机隐退实物图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然后再动态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等知识信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犅犅犛功能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再通过网络演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入自主化个性学习,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三角形可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师再画龙点睛,把显示在屏幕上的三角形重新排列,并用相应的关系图表示出来。然后利用课件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激励策略。一节课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有一列火车长200米,若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一段1400米长的隧洞,要用多少分钟?教学时,教师先用媒体设计信息在屏幕上出现铁路、山、隧洞背景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出示应用题,屏幕上有一列火车正开过来,在车头接近洞前时及车尾刚刚出洞时,(让学生观察火车和隧洞,并闪烁其线段图)分析火车通过隧洞的距离和隧洞长度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火车运行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使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信息动态地显现于屏幕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够理解,并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实践感知策略。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一课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
下一篇:关于《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