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数学交流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

2012-10-10

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用于交流的材料,如每章节后面的阅读材料、书页边留白处的网站链接、习题中的探究拓展等。但仅靠课内的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列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源,以便学生收集整理,再与同伴交流。

3.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交流的障碍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特别是帮助那些胆小的或是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堂上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地讨论甚至争论,发表自己看法,提出疑问,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交流中都有所收获,能力和素质都有所提高,都能享受数学交流的成功体验。

4.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学交流不仅包括人与人的交流、人与学习材料的交流,还包括“人机交流”。新课标教材广泛地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等一改往日人工列表、描点、作图的做法,而采用相关软件实现自动作图,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数学交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学生交流数学的场所”,所以要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提高数学素养。

1.让学生树立数学交流的意识

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提高自己数学交流能力的意识。要求学生在集体讨论中,不仅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发言,也要主动地争取自己发言的机会,要学会阅读数学资料,写读书笔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听、说、读、写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知识链接、探究拓展等可用于交流的素材,其中有些问题也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取得解决。

2.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生通过访谈、查资料、调查研究等手段收集资料,在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后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数学新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课题。

四、实施数学交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交流环境、提供交流素材、鼓励学生交流等,都要建立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上,不能为数学交流而交流,避免流于形式。在组织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地设计数学交流问题

数学交流主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最好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合数学教学和学生交流。一方面,问题切忌太浅显,学生不需经过思考就能解决,从而失去交流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问题范围过大、过繁甚至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

2.关注数学交流对象的全体性

教师要关注数学交流的实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提出问题,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更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3.注意对学生交流做出积极正确评价

积极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总之,当教师重视了学生的数学交流时,数学课堂便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会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所以说,重视学生的数学交流就是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形成,为他们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

威廉希尔app  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