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在哪个领域,要想获得出色的成绩,最重要的本领就是学会对遇到的一切问题“掘地三尺”,多问个“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学习新课,特别是学习内容较难的新开课,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以疑导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看来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疑是创新的开始,蕴涵着创新的萌芽。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勤思、善思的思维品质,是数学的重要任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激发其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疑”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励他们主动去探疑、释疑,从而获取新知识。
如何在预习提纲中设疑呢?一是在已有知识同新知识有联系和差别的问题上寻疑,二是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找疑,三是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上创疑,四是在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上置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深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解,辨明概念间的异同,培养他们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例如:在指导指数函数一节的预习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我在提纲中有“y=-2x是指数函数吗?”从而使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掌握的更牢固。“指数函数的图形是怎么作的?当你遇到新的函数,又想知道它的图形的样子,你还有办法吗?”带着疑问,学生们在课前很好的将课本进行了预习,并解决了老师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提纲中的设疑应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并经深入思考或辩论之后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应太难,也不应太简单,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频繁地使用,否则,容易使学生兴趣下调,或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趣导情
预习提纲的设计也要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努力营造愉悦氛围,让学生在趣中学习,在乐中求知,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如在“对数的计算”一节的预习中我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将一张报纸对折64次,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厚度(一张报纸的厚度约为0。1毫米)。预习对数的计算,计算一下结果,你将会瞠目结舌。事后,有个学生说,这个问题太诱人了,怀着浓厚的兴趣,在一种无形的力量的驱动下,我预习了新课,而且很快地掌握了,验算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数学真奇妙!
又如: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前,我留下的问题是: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下节课的主题与重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前让学生做点无用功,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通读教材,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当然,数学预习提纲的设计,还应该引导学生讨论和练习,通过讨论进一步发现问题,澄清一些模糊认识,通过练习巩固预习效果。教师为学生拟订预习提纲,意在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过渡到在学完每节课后,学生能够拟出本节课的思路,找出重难点,归纳出解决的方法并牢牢得掌握它。通过预习,我校高一一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二次学校月考成绩,全校前20名,一班占据7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会学知识,因此,预习环节不容忽视,预习提纲的设计也应该讲究艺术。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