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分析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现状

2012-10-09

农村化学新课程的实施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撑,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换言之,需要人们冷静地分析问题,勇敢地面对困难,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深入发展创造条件。

(一)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于有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针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建议实施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目的的“造血工程”“活血工程”等,增强农村教师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载体,实施“造血工程”,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首先,要加强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农村培养和建立一支有思想、有学识、有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其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如新课程培训、 现代 技术教育培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等。传授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促进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次,要加大对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方式的探索,改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闲置的现状,保证远程教育资源“超市”的有效利用。

以“城镇教师援助 农村 教育 行动计划”为载体,实施“活血工程”,构建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的交流机制,即: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教师资源,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制”,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城乡优秀教师定期“对调工作制”等,缩小城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差距。同时,要在各级教研部门的组织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定期开展“联片教研”“ 网络 教研”等活动,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课程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工作的覆盖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城乡教师教研交流协作体。

(二)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一整套测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新课程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学校课程设置、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要改变当前一部分地方以中考成绩的好坏作为学校工作唯一评价依据的现状,让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初中化学处于特别学段,复习备考是初中化学教学不可回避的任务之一。当前,统一、单调的纸笔测试根本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多元能力的 发展 ,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纸笔测试和实验操作考察结合起来,作为学生化学学科素质评价的标准,是中考改革的有效方案之一,值得决策部门认真考虑。

(三)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条件

就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而言,努力改善化学实验条件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第一,要使实验室建设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议根据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和在校学生人数,制订初中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最低标准和规模,实验室建设的一次性投入和使用期补充投入应有据可依,把实验室建设经费落实到位。同时把实验室建设水平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项目之一,以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部分农村或山区学校可以在政府统筹建设和管理的框架内,尝试吸纳社会资金,以建设“冠名实验室”等形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规模极小的偏远山区中学,还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建设小型实验室,同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努力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第二,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把学生素质评价及学校工作评价与学校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并将化学实验操作考核纳入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中,其考核成绩记入中考成绩,这样才能从制度上确保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加强实验室工作的管理与评价,提高化学教师及化学实验员的劳保补贴,使实验室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有效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一,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划拨应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到政府预算框架。要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学校规模,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拨款的最低保障线,以保障政府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第二,要改进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筹资、管理均“以县为主”的模式,采取经费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统筹和保障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模式,以彻底解决部分贫困县教育财力不足的问题。

第三,建议逐步取消自筹工资,改为政府补贴,给学校“松绑”,逐步实行城镇和农村教师同工同酬,让农村教师享受到与城市教师一样的“阳光”。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校长不应成为经费筹措的“公关家”,而应成为课改实施的“领头羊”;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也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到农村任教。

威廉希尔app  化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