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理构植课堂设问的难度系数
相关教育研究表明:课堂设问难度必须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问难度系数则用H表示,当难度系数H处于0.3-0.8之间可视为适中,其计算公式为H=1-P/W,(说明:H-难度,P-通过人数,W-全额人数),当难度系数H>0.8,如果课堂设问的问题难度过于深奥怪癖,就会造成课堂气氛冷场,设问时则不能积极诱发学生去主动探究,就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及时传授给学生,万般无奈之下,那么化学教师只好自问自答。
如果其难度系数H<0.3,那么课堂设问的设疑程度就太过于浅显表白,就没有一定的深度创意,这时全体学生都会对答如流,课堂情绪表面上热闹非凡,似乎利于化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但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激情,更谈不上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3、发挥主导点拨作用
歌德提出:“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化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计课堂设问的系列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分析问题,正确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化学问题,灵活运用延伸扩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理论验证的探究途径,切实减少人为编造的繁难重复操作性简单训练。
充分明确课堂设问的教学主旨,则是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现场进行课堂语言的深度交流,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化学应用的发展趋势,考查新情景下会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出一定的结合新情景和开放性的新问题,广泛联系生活、生产,亲密接触自然,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给学生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
化学教师如果只用唯一标准答案,给学生提供教科书参考答案,将就无法形成课堂设问的独特风格,势必压制创新方法的顺利实现,因而化学教师要大力倡导一题多解、多题同解,不求统一,但求创新,用思维发散方式,创新评估课堂语言交流的教育成果,作出具有理论基石支撑的开放解答,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语言分析,掌握解题技巧,要求表达规范,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三、疏导课堂设问的互动交流,全面发展设问的科学策略
化学课堂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开放氛围,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多元互动的合作方式,进行温馨的情景交流,为他们创造多种锻炼机会,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胆识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会敢说爱说,获取语言方面的多元发展。
1、引导方法:学生面对课堂设问,可能回答不出相应的问题精髓,是由于多种原因而造成的,化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调整课堂设问的诱导方法,教师设问时要保持有鼓励的深情目光,时刻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不用其声,但知其意。这时化学教师需要大力鼓励他们:“你再想一想,‘水的净化方法’分别有哪四种”,“坐下来与同学交流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答格式’,再发言好吗”?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空间和时间两维的持续发展。
2、重复方法: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马上总结得出结论,或者直接否定不同的见解,要重视学生个人的差异层次性,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难免存在一些个体差异,这样学生的思维方法自然也就有不同的个性特色。“你再说一次有关‘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行吗”?“我再重复一次,你认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有哪些’”?让学生的思维情景被眼前的耐心等待所触动,深刻体会到被尊重的心理满足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新思考、表达创见的参与积极性。
3、安慰方法:“快点说”,“没想好就别说”等消极语言,会严重挫伤学生主动表达的积极性,因此课堂设问时必须要切合学生思维规律,重视学生思维的层次感。安抚学生激动的迫切心情,“别着急,回答化合反应可以从概念、形式、分类等方面入手”。及时规劝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这次可要听好啊,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4、转移嫁接:注意化学课堂氛围与学生情绪变化的差异原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大胆表达,不要过于着急,要用商讨语气消除他们紧张心理,“有关盐和食盐之间的关系,等一下再和
下一篇:关于初中化学的记忆方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