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关于用中国传统哲学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编辑:

2014-04-30

其二,求友。一个人要做到仁,或者说使自己的生活达到合理,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朋友的帮助。对此,儒家思想中有颇多论述。如曾子讲:“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子贡问孔子如何为仁时,孔子回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现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谈到调整心理时指出:“如果我们有意调理自己,则亲师取友,潜移默化,受其影响而得其养,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说得再广泛一些,如果要想调理自己,就得找一个好的环境。所谓好的环境,就是说朋友团体,求友要求有真志的朋友;好的朋友多,自然向上走了。”川因此,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要想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朋友的帮助是不可少的。

其三,执中。中庸学说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之一,行为合乎中道也是儒者们的最高追求。在过去,人们常把中庸看成是一种折中主义,是不对的。事实上,它是一种很高并且难以达到的精神境界,如孔子所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从一定意义上讲,“仁”的表现就是“中庸”。孔子就是合乎中庸人格的代表。《论语》曾这样描述他:“子温而历,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样的境界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孔子还提出了过和不及、狂和捐四种反中庸的人格,从中可以看出其缺欠点皆在于拘于一偏。因此,在现实当中,需要对其分别加以具体而不同的教育。就像孔子一样,对性格鲁莽的子路持以警戒态度,而对性格懦弱的冉求则予以鼓励。应当说,孔子和儒家的中庸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这是因为,现实中的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实际就是没有做到中庸的人,比如抑郁症者似可比作捐者,躁狂症者大抵可视为狂者。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以不同的指导,使他们的心理由不平衡转为平衡。

其四,处乐。乐观向上也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极力倡导的一种人生态度。当然,这种态度也是仁者所必须具有的。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斯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而且,安贫乐道也是最为儒家知识分子所推崇的精神境界,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就是能达到这样境界的人。孔子和颜回的这种人生境界后来被宋儒称为“孔颜之乐”。应当说,儒家的这种乐观主义的态度对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首先是一个快乐的人。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让那些有心理问题者先乐起来。

其五,居敬。通过自己的修养以达到的仁的境界,这是每个儒者所孜孜以求的。然而,在修身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敬。当子路问什么是君子的时候,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意思是说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就行了。在孔子看来,欲修身以达仁,首先要有种严肃认真(即“敬”)的态度。应当说,这样一种态度对于调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二、道家的“无为”思想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