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试谈汉代的知足之风

编辑:

2014-03-25

二、汉代“知足”之风的形成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无为并不是行政的不作为,而是“不妄为”,是“寡欲”“知足”,它主要是针对秦朝“有为”而言的,秦之“有为”主要表现在“妄为”,即贪欲无厌,大兴土木,不恤民力。如:修始皇陵,建阿房宫,筑长城,修驰道等等。汉朝统治者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最直接也是最深刻一条就是秦朝统治者的“有为”和“不知足”。所以,汉初,统治者反其道而行之,把老子思想作为国家统治思想,大力提倡并积极践行老子“知足”思想。国家“知足”,固守而不外拓,与匈奴和亲,对于匈奴的扰边,只是“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统治者“知足”,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土木不兴,宫室不修,衣不曳地,帏帐无绣,真真地是体现了“与民休息”。

史载“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汉文帝更是以知足著称,史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他曾经想建造一个露台,召来工匠一问,需要花费百金,于是停止建造。他还经常穿着粗布衣服,为了节省布料,规定其夫人的衣服长不得拖地,帏帐不得纹饰绣花,即史籍所载“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他还规定自己的陵墓当中一律使用瓦器,不得使用金银铜锡,“欲为省,毋烦民”。汉景帝在诏书中也颂扬汉文帝知足节俭,说他“减嗜欲,不受献”。司马贞在[索隐述赞]中称颂汉文帝“绨衣帅俗,露台罢营。……霸陵如故,千秋颂声”。自汉朝建立到汉文帝时期,统治者的知足节俭已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即太史公所谓“德至盛矣”。

汉景帝继续大力提倡知足理念,他在后元二年(前142年)五月的诏书中严厉批评贪得无厌之徒,表扬寡欲知足的廉士,下令从廉士中提拔官员:“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

曹参为齐相,用黄老之术治国,获得贤相之名。待到萧何死后,曹参入京为汉相,竭力推行老子治国思想,选官任人只选那些忠

厚老实不善言辞者,凡是巧言花语追名逐利之徒,概不予录用。因为忠厚老实之人往往比较知足,而欲务声名之人往往贪欲无厌。《史记·曹相国世家》对此有记载:“择郡国吏木詘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支撑下,经过汉初几代人的努力,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有班固的“赞”为证: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文帝的“恭俭”就有深深的寡欲知足之意,他穿粗布衣服的目的也如司马贞所言,是为了“帅俗”,即要做知足的表率,引导社会大众俭约知足,进而形成俭约知足之社会风气。汉景帝继续倡导和贯彻推行“知足”理念。“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表明一种全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以俭约寡欲为基本特征的“知足”风尚无疑是社会新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