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25
2.认知的变异
认知可以说是主动的,是身体对现象的思考。人们在常态认知中主客分明、是非有定,意识是清晰的、明确的。但如果让身体足够敏感,就可以接收到一种非常态的认知,具体来说大致有“幻”“混”“虚”三种。
“幻”是搞不清现实与幻觉的差别。
关于蝴蝶的梦使庄子产生了清醒的幻觉:人不是越思考越明白,最极致的清醒就是最极致的迷惑,到了最后就回到了本原的疑问,谁是我?我是谁?《齐物论》的“大圣梦”更是道出了天下皆梦这样有些骇人听闻的论断:“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人们都承认在梦中我们以为自己是清醒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吊诡”的可能性:我们自以为清醒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做梦呢?但是人们通常却否认这种不安全的可能。“大圣梦”点破了我们的自以为是,又或者并没有,庄子非常明白所谓“常识”的力量,所以他摊出了“姑妄说之姑妄听之”的底牌,而实际上心中还是期待“万世之后遇一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混”是搞不清此物与彼物的差别。在庄子看来,人们议论马与非马、指与非指、厉与西施、人言与鸟语、彼与此、是与非、利与害、胜与败、真与假等等诸多差别,不过是被身体体验欺骗罢了,我们的主观评价与猴子朝三暮四的行为实在相差无几,“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无法依靠就干脆无所依靠,表象差别有什么意义呢?混同一切,万物齐一,才是开悟的状态。“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虚”是搞不清存在与不存在的差别。这可以说是齐物论的必然归宿,从对现象的怀疑深入到对第一原因的怀疑,从绝对意义上说,泯灭了差别就泯灭了认知,当人从“忘”进入“忘忘”的境界,是说了还是没说、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是生还是死、是有还是无,这些问题便都无从谈起了。
标签:中国哲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