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关于性别壁垒成因探析

编辑:

2014-02-10

二、无形性别壁垒成因探析

(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男人成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而女性则沦为男子的附属物。为了固化这样的模式,产生出与之相应的道德标准,长期的思想奴役使得女性从一出生起就要接受她是劣于男子的“第二性”的潜移默化。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如此,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更是如此。

在欧洲,对欧洲文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基督教的道德观念充满着神秘主义色彩和反对女权的精神。《圣经》借上帝之口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痛苦,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恋慕你的丈夫,而你的丈夫要管辖着你。”[5]中世纪的僧侣哲学加深了传统的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他们不厌其烦的告诫人们肉体诱惑的危险性。直到文艺复兴时代和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女性的屈辱地位才有所缓和。但是传统的夫权仍然保留下来。连资产阶级革命最伟大的预言家卢梭也认为女性是价值不大的个人。

在中国,封建礼教束缚了女性的发展:从女性政治地位来说,封建女性没有政治参与权。红颜祸水之说,使女子无论是直接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还是间接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都会遭到强烈反对;从女性经济地位来说,在封建家庭中,一切财产的支配权和家务的管理权都统一掌握在男性家长手里;从女性教育地位来说,儒家教育旨在维护男权统治,于是“理所当然”的将女子拒之门外,使女子的受教育权限遭到限制,也丧失了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只能在家中接受有别于男子的有限的教育;从传统的才德观来说,宣扬“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从一出生就被教导不需要学习新知,只需要懂得如何取悦男人,对男子应当尊敬、崇拜和服从,依靠男子取得生存的资源等等,编织众多的理由把女人们禁锢在狭小的私人空间里,人身自由被剥夺,思想也随之惨遭禁锢,这些都成为无形壁垒产生的历史根源。

(二)路径依赖的广泛存在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在“女性上升的无形壁垒”这一问题中路径依赖存在于多个方面:

1、路径依赖决定了对男女性别群体的不同性别期待。由于女性长期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角色的缺失,使人们形成一种观点:认为女性是没有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只能充当被看的花瓶。这种观念就形成了特定的性别期待。这种特定的性别期望把职业刻画为适合男性的,而男性也是适合于职业的,对女性的可能成就期望极低,因此在就业时对女性设置诸多门槛,或者安排女性到边缘岗位,这样就限制了女性的发展机会。

2、路径依赖的存在造成了男女性别群体之间资本占有的不平等。由于民间“传男不传女”继承制度的继续存在,造成了男女家庭资本占有、教育资源占有、社会资本占有等方面的不平等。“男主外、女主内”“女人不宜抛头露面”的文化传统可能使女性自身与她们的家人很少期望她们能在社会关系上有所作为[6]。因此,女性往往对社会关系资本的占有和利用也是不够的。资源占有的劣势阻碍了女性的进一步发展,使女性的上升空间受到局限。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