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6
二、具身认知的理论基础
离身认知这一传统的认知方式将心智的内部状态看成是抽象表征水平的逻辑或计算过程,生物神经系统类似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任何有意识的行为都是行为者按照某种理论规则进行的。与传统的认知方式不同,具身认知以经验的现实主义观点对抗传统的客观主义观念,重视身体的作用,认为认知活动需要联系经验,不能等同于抽象符号,否认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具身认知观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观和身体现象学。
Lakoff和Johnson定义“具身”概念可以在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提出的现象和身体的二元概念中找到踪影:“我们说人类所以有‘行为模式’,是因为有身体这个奇异的对象,它使用自身的某些部分作为世界的通用符号系统,通过身体,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无所拘束’的‘理解’它并发现其中的意义。”[10]
(一)Dewey的自然主义观
Dewey主张用自然主义观思考心身关系问题,在研究人类的心智——思维、感情、语言、推理等方面,他充分关注自然的机体、机体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大脑以及大脑皮层[8]。他认为,心智是有机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心智和身体不是孤立的整体,“把经验和理性截然分开是错误的,一切理性思维都是以身体经验为基础”(Fusar-Poli, P., & Stanghellini, G,2009)[11]。这就否认了离身哲学。
(二)Heidegger和Merleau-Ponty的身体现象学
实际上,心智的具身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格式塔学说关于不存在的“无意向思维”的观点(它从某个侧面反对思维的离身性)以及James等人的知觉-运动理论(知觉与身体运动的不可分离性)和Gibson的生态心理学立场——主张从与环境的潜在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思考知觉的形成与发展。而Heidegger和Merleau-Ponty的身体现象学更是为具身认知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在人类思想史上,身心二元论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心和身可以相互影响却又是相互独立的,主体和客体是“表征和被表征”的关系。因此,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以身心二元论为基础把认知作为“独立于身体的表征和加工过程。”[7] 德国哲学家Heidegger试图以“存在”( being-in-the-world )的概念超越二元世界的划分,打破一直影响人类思维方式的二元论。这里的“存在”同世界是一体的,人们获得对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自身与其他物体的互动实现的。“这一思想构成了具身认知有关认知、身体、环境一体化观念的重要思想来源。”[7]
在具身思想的发展中,法国身体现象学的代表人物Merleau-Ponty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erleau-Ponty提出了一个“具身的主体性”( embodied subjectivity )概念。这个概念“为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提供一种可能性。它即不把人视为离心的心智,也不把人看做复杂的机器而是视人为活生生的、积极的创造物,其主体性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lunwen.1kejiaN.com第一论文网物理性互动而实现的”。[2]在其代表作《知觉现象学》一书中,他提出了具身哲学的思想,主张知觉的主题是身体,身体嵌入世界,就像心脏嵌入身体之中,知觉、身体和世界统一于一体。人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互动,通过身体对客观世界的作用而产生知觉和认识世界的。换言之,人以“体认”的方式知觉世界。
通过对现象学的研究,人们发现,意义既不是单纯来自外部世界,也不是主体的臆想或由纯粹的反思自我统摄,而是发生于主体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的构成过程中——意义是相互作用的给出和建构。[2]
标签:中国哲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