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西方哲学论文

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和基本观点简论

编辑:

2014-05-12

2.1 科学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局限

科学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维也纳学派掀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科学的哲学”运动。这场运动有两个基本理念:

(1)真正的科学只有一种,那就是自然科学,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其他种类的科学,因此科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条明显的界限。

(2)拒斥传统哲学,拒斥传统哲学所研究的各种超验问题,如上帝的本质、人的命运等,认为这些都是神学研究的范围,哲学是科学范围内的活动,哲学只不过是科学的逻辑。

科学主义和与之相连的分析哲学一样,对科学的本质特征之揭示非常精微、深入、严谨,但有很强的狭隘性,而且自身也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由于只承认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是唯一有意义的文化,排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强调用自然科学的观点、方法和标准,去审视和衡量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其他一切文化。于是,在自然科学与逻辑的解剖刀下面,一切非自然科学的学科、文化就成为非科学甚至伪科学,这本身就是非科学的。而且,随着对科学本性的进一步探讨,科学主义的局限性逐步显露,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仅仅用“科学的逻辑”并不能解决科学与其他学科、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这些学科、文化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围和能力,自然科学的范式和思维方法固然与其他学科具有统一性、共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科学方法都可以简单地、无原则地扩展到其他学科,片面追求精确、单一意义的所谓纯粹的科学性恰恰在最具有科学性的数学和逻辑学领域行不通。现代数学的发展表明,研究精确现象的数学是经典数学、线性数学,这仅仅是数学的初级形态,因为线性现象极为稀少,非线性、模糊、复杂才是世界的主流和真相,线性的现象只是非线性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就此而论,科学主义所谓的科学性恰恰是不科学性。比如,语言分析哲学曾经认为,哲学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因此哲学研究就是进行语言分析。经过语言分析之后,传统哲学的问题要么是伪问题,要么可以化为科学问题加以解决。由于传统哲学应用的是模糊的日常语言,因此引起了哲学思维的混乱。这样,哲学问题就可以或就应该通过建立精确的、单一的科学语言来解决。虽几经努力,但这种理想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在模糊数学中,扎德所揭示的不相容原理指出: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我们做出精确且有意义描述的能力相应降低,直到一个界限,此时,精确性与有意义性互相对立。这表明科学主义并不像它自己认为的那样是万能的。维特根斯坦是科学主义的主将之一,到了后期,明白了一个与科学主义的思想正好相反的道理:不可能完全消除命题内涵的不确定性和歧义性。伽达默尔则更进一步揭示出,与科学主义认为的正好相反,日常语言是开放的、多维度的、自我调整的复杂世界,其多义性或模糊性正是其优势所在。事实上,任何逻辑的或数学的语言都不能彻底表达日常语言的丰富内涵,所以黑格尔指出:哲学不需要特殊的语言。其原因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表达是否清晰和准确,问题不在于语言,而在于思维和思想。说到底,语言分析哲学欲以科学语言来解决哲学问题事实上是经典科学的线性思维方式在哲学上的精致化。面对世界的非线性之复杂内涵,运用线性思维方式加以把握、理解是力不从心的。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