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gl
2016-07-11
本文是一篇《孟子》思想在当代的理解,由于《孟子》的体例是学《论语》的,东汉赵岐称其为“大贤拟圣而作者也”,不像其他诸子的著作有完整的体统,所以,其中有一些细节不一致和前后抵牾,让我们来看看吧~
汉唐人读《孟子》,是把它看作一部子书,与其他先秦诸子放在一起评头论足。宋明人读《孟子》,则把它神圣化权威化,看作不可质疑的儒家经典。现代把孟子还原为普通人以后,人们又开始议论《孟子》一书的种种疑点。几千年来对《孟子》的理解,几经变化。
由于《孟子》的体例是学《论语》的,东汉赵岐称其为“大贤拟圣而作者也”,不像其他诸子的著作有完整的体统,所以,其中有一些细节不一致和前后抵牾。尽管同《论语》相比,《孟子》的叙事方式由警句变成了段落,话语有了事件背景,但依然存在着同《论语》类似的问题。还有,孟子不像孔子那样谦让,说话比较大胆,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而不惜夸张,或者剪裁资料为己所用,改造史实以支持自己,批评论敌时偶尔歪曲原意,说理不以事实为重,全靠气势震慑对方。所以后世有些人往往会觉得孟子是个“说大话”的高手。在解构“宏大叙事”的背景下,《孟子》还有多少说服力是有疑问的。
反过来,我们还要看到,《孟子》确实戳到了一些人的痛处。由于孟子言辞激烈,而且对君主颇有微辞,所以往往引起在位者不满。根据明人笔记《双槐岁抄》卷一“尊孔卫孟”条的记载,朱元璋就曾经收拾过孟子。“上尝览《孟子》,至土芥寇雠之说,大不然之,谓非臣子所宜言,议欲去其配享。诏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结果引起了刑部尚书钱唐抬着棺材抗议。“唐抗疏入谏,舆榇自随,袒胸受箭。曰:臣得为孟轲死,死有余荣。上见其剀切出于至诚,命太医院疗其箭疮,而孟子配享得不废。”《明史 · 钱唐传》的记载大体相同,还增加了一句史料:“然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即删掉一些当时认为《孟子》一书不恰当的内容,出版“洁本”。这位主持删订《孟子》的儒者,就是翰林学士刘三吾。根据刘三吾在《孟子节文》题辞中的说法,删节的原则是那些有可能引起以下抗上、“抑扬太过者”,共85条。删掉的这些条文,“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一以圣贤中正之学为本,则高不至于抗,卑不至于谄矣。”永乐年间,朱棣根据大臣的请求,恢复了《孟子》一书的原貌。这个古代删书的故事很有一些意思,反映了官方对《孟子》态度的变化。
可见,《孟子》有不同的读法。在民间,往往会因为孟子的言过其实、议论夸张,抵消其弘扬道义的力量;在官方,往往会因为孟子的抗上姿态和不服从精神,感到不爽,压抑其批判社会尤其是批判政权的权利。如果过分受这两个方向的诱导和逼仄,就有可能认识不到《孟子》的真正价值。以现代为例,即便是管理学中广为尊崇的德鲁克的著作,也具有类似于《孟子》的瑕疵,例如其中有些论证说理不够充分,有些举例是否真实大有可疑,有些说法亦带着武断之嫌。如果斤斤计较于这些细节,就有可能不识大体。常说的“魔鬼在细节之中”,实际上有两个魔鬼,一个魔鬼是细节的不察导致宏观的偏失,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另一个魔鬼是“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津津乐道于细节的考究而失去了宏观的视野。满足于宏大叙事而细节上马马虎虎固然不足取,细节上严谨认真而失去远大目标也会显得猥琐而不大气。因为孟子倡导的王道限制了权力的霸气而运用公权打压它,则更是毁灭信仰追求的治国歧途。
我们应当看到,《孟子》一书并不是没有瑕疵,在逻辑的严密和说理的证据等方面,它并不是无懈可击。然而,在确立社会道义、奠定普世价值方面,孟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孟子》一书,描绘出了天地之间的“大丈夫”形象,设计了君子养气修身的基本路径,论证了民贵君轻的社会原理,把民本思想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奠定了儒家的道统概念,确立了义利关系的基本准则,所以,领会它在价值观上的建树,掌握它在古代社会管理中的指导思想地位,有助于后来者理解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提纲挈领作用。后人说孟子“醇而又醇”,说荀子“大醇小疵”,不是说细节上的精美,而是说方向上的端正。比照西方的管理思想,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的进展,往往多表现在技术创新方面,而基本理念和价值观的确立,则离不开历史的传承。例如,西方的治国理想,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起就有了宏观展望,到中世纪,奥古斯丁、阿奎那等人在神学的旗帜下,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近代的启蒙和变革,只不过是剥离了阿奎那《神学大全》中的神圣上帝,而把其中的价值观念还原于人自身。就连现在十分流行的“公民社会”,追根溯源,也是来自于中世纪自治城市的“市民社会”。《孟子》一书,在发扬和深化孔子创立的儒学、形成中国古代的社会价值主导理念、确立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自有其历史意义。研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需要从《孟子》那里探究“中国式管理”的价值观源流。详细内容吧~
《孟子》思想在当代的理解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标签:思想哲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