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思想哲学论文

关于黑格尔和康德思维与存在思想初探

编辑:sx_houhong

2014-04-30

黑格尔和康德思维与存在思想初探,黑格尔则提出了以实践为中介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观,并对康德的不可知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思维与存在:黑格尔对康德理论哲学的批判》是弗雷德里克•C•拜塞尔在《黑格尔》一书中的精彩篇章。在这篇文章里黑格尔以思维与存在为主线,对康德不可知论的方法论根源进行了强烈批判。其批判的视角、论证的方法既有积极卓越的哲学贡献,但同时又有诸多缺陷。

一、康德视域中的思维与存在

康德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是他二元论和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他产生不可知论的根本原因。康德做出了“物自体”的假说,称在我们之外而刺激我们感官的客体为“物自体”,它是存在于经验之外,是超验的、无法认识的,认识只能达到“物自体”对感官刺激所产生的感觉表象。康德就思维与存在问题设定了两个截然分开的领域:即能够认识的此岸的“现象”世界,以及不能把握、不能认识的彼岸的“物自体”的世界,这就在思维与存在之间划定了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康德在“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中阐释了这一思想;“自然界的最高法则必须是在我们心中……,不是在自然界里去寻求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反过来,根据自然界的普遍的合乎法性,在存在于我们的感性和理智里的经验的可能性的条件中去寻求自然界。”他认为理智的法则来自于理智对自然界的规定而不是理智得自于自然界,这样就从思维与存在的二元论走向了主观主义。他在本质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不承认思维能够把握客观存在的本来面目,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认识与对象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他认为过去无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主张认识应当符合对象,但这种认识论却导致了失败;应将其颠倒,假定用对象来符合认识,但康德的这一认识论却成为割裂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根本原因。他没有找到由感性到知性过渡和联系的客观基础,因此,既不能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片面倾向又不能廓清思维与存在的辨证关系,最终走向了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二、黑格尔思维与存在思想探析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