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8-11
在早期曾把孙中山奉为全党的领袖。《中国总章》“总理”第一章第二十一条规定,中国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 以下就是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试论建设缺陷。
孙中山逝世后,******内没有了总理。孙中山逝世时没有指定接班人,******领导核心出现了权力真空,在当时的******24名中央执行委员中,由谁来继承孙中山的职务,成为焦点问题。为此,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三者之间展开了较量。这是1928年以后******派争纷纭的一个主要根源。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军事领袖蒋介石的权势日益提高,逐渐在权力斗争中居于优势。他借处理“廖仲恺遇刺案”,赶跑了右派领袖胡汉民,又借“中山舰事件”气走了“左派”领袖汪精卫,然后在******二届二中全公上提出“整理党务案”,从而把持了******党务大权。
“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与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相对抗,造成了******的一次大分裂。而党内的丁惟汾派,汪精卫、陈公博的改组派,孙科的再造派,邹鲁、谢持等人的西山会议派,却都与他争夺正统。即使南京政府内部的胡汉民也想让蒋效法土耳其的凯末尔,只当名义领袖,而把政权交给自己。1930年的北平扩大会议、1931年的广州非常会议等一系列反蒋运动,以及蒋桂、蒋冯、中原大战等军阀混战,都是以反对蒋介石独裁的面目出现的,他们指责蒋介石搞“家民党”,“蒋就是党,党就是蒋,蒋外无党”等等。
所以,蒋介石虽然掌握了******的党政军大权,但他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篡夺党权”的罪名,在孙中山逝世后的20多年中,他一天也没有担任过******最高职位——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除了1926年任过短暂的中常会主席外,在其他时间内中常会也不设主席。这既使他处境尴尬,又成为******派系斗争的主要根源之一。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在汉口举行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一些代表提出一项提案,“请恢复本党领袖制度并推蒋中正同志为领袖”。大会决定******施行“总裁制”,总裁代行原来所规定的总理之职权。建立总裁制以后,******内部关系更强调集中权力,采取“领袖、干部及细胞呼应灵敏之原则”,“补救通常委员制之缺点”,总裁职权的外延比总理扩大。如规定了******中央的正副秘书长、正副部长、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正副秘书长等的任命,均由总裁提名经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中央的会议均以总裁为主席。1940年7月五届七中全会又规定每年的7月7日为全党党员效忠总裁之宣誓日,届时全国各级干部召集党员举行宣誓,在全国宣传“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思想。蒋介石这才觉得自己做到了名符其实,不无感慨地说:余为党国奋斗三十年,至今方得全党之认识。本党动摇已十有五年,至今方得稳定。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建设缺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美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