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5-18
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恐怖片是“一种气氛阴森、题材可怖、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并立意使观众毛骨悚然的影片” 。 以下就是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恐怖电影吸引力分析。
这是一个模糊且跟不上潮流的定义,恐怖片也可以气氛唯美,例如韩国的《蔷花 红莲》,题材的恐怖只是恐怖电影的初级阶段,而近年来一系列的日本和韩国的恐怖电影更把暴力也踢出了其必要因素之外,以心理学为依托打造所谓的心理恐怖电影,例如大名鼎鼎的《午夜凶铃》。因此,韩国导演朴基亨在“中国首届恐怖电影创作与产业研讨会”的发言中认为,应该把恐怖电影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恐怖为“题材”的影片,这类影片一般有大量的血腥和暴力场面,追求视听感官上的恐怖,是为恐怖而恐怖。他本人绝对反感这种影片;另一种是以恐怖为“主题”的影片,这种恐怖是由故事引起的,是发自人内心的恐怖,追求的是一种心理恐怖效果,并在影片中有意识地探讨造成这种恐怖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根源。朴基亨的见解是很有启发性的,下面我们就结合《午夜凶铃》、《咒怨》等几部风靡世界的经典恐怖影片,具体分析一下恐怖电影的吸引力之所在。
恐怖电影以它巨大的商业利润证明了本身的价值和吸引力,可是分析恐怖电影的吸引力根源,人们往往把它归结为趋利避害的自我保存本能:“恐怖电影的魅力在于它制造了令人惧怕的危机,同时又能够将这些危机一一化解,观众在阴森恐怖的气氛中体验着危险,在现实中,这种危机体验却能转化为一种摆脱恐惧的快感”。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欣赏恐怖电影是一种自觉的主动行为,是一种挑战、一种反抗,而绝对不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被动感受。恐怖电影的恐怖影响力不仅仅存在于观看电影的那一特定的时间,最成功的恐怖电影可以把人类心理压抑已久的复杂恐怖感觉开掘出来,使人的恐怖体验持续时间远远大于影片的放映时间。恐怖电影真正的吸引力就是恐怖本身,在恐怖气氛中我们不经反思的就可以自我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存在感,恐怖和死亡的双重压迫使我们在一种焦灼的复杂心情中重新激发了自我的生存本能。但是这种激发,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却依靠着不同的手段和机制。
恐怖电影反映了一种文化焦虑,一种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朦胧反思。因此,恐怖电影不可避免的存在地域性的接受差异,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接受差异一方面表现为理解力的不足,而更重要的表现为恐怖气氛力度和程度的差别。东方式的恐怖到了西方,往往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失去本身力量,成为近乎滑稽的闹剧。同样,西方的经典恐怖电影在东方的命运也充满凄凉悲惨的味道,“看完《女巫布莱尔》,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样一部影片,怎么会连续几周占据美国票房前列?也许,由于影片的低成本制作,不如其他美国恐怖片制作精良.光线、角度、场景、影调均不讲究,视觉上丝毫没有营造出恐怖来,唯一的运动是摄影机的晃动,不但没有增加恐怖感,倒是让观众对这种摄影手法产生了厌烦;故事也没有造成观众心理的恐惧,除了人物自己恐慌的叫、奔跑以外,根本不能让观众紧张起来,反而觉得人物滑稽可笑,感觉是在看一部劣质的闹剧。尽管这部电影如此拙劣,却奇迹般的赚取了巨额票房,对恐怖电影的热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1期的一篇名为《摄影造型对恐怖气氛的营造》的文章中的一段话。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恐怖电影吸引力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美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