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浅谈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逻辑论文

编辑:

2014-12-11

二、《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转型

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遇到许多现实的利益问题,促使他表明自己的态度。当时的德国处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官僚、贵族、地主对劳动人民百般压迫。这严酷的现实,强化了马克思用哲学理论去阐述众多复杂现实问题的决心。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符合时代的需要和愿望而产生的,反过来指导现实的发展。他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还以实际行动反对当时的“自由人”组织只强调抽象理论批判,脱离社会实践的错误观点,这个组织属于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毫不客气地淘汰掉他们给《莱茵报》撰写的文章,并给他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意识到必须使哲学从单纯地论述理论问题进步到和当前的政治现象相结合的高度,而这正是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不可缺少的前提。

1836年普鲁士政府提出法案规定,未经林木占有者许可,不得拣拾枯枝,否则以盗窃论处。这是一个代表林木占有者利益而压迫贫困农民的法律,省议会居然通过了这一法律。对此,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了《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三篇论文)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的文章。马克思严厉批判了这一反动法案,马克思认为:“如果法律把那种未必能叫做违反森林条例的行为称为盗窃林木,那么法律就是撒谎,而穷苦人民则成为谎言的牺牲品。”法律剥夺穷人的这种习惯,就是明显地保护林木所有者的特权。经过这场辩论,马克思更加关注了对经济问题的研究。

总之,从根本上来说,此时马克思的哲学观点,在本质上还是属于唯心主义的。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浅谈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逻辑

相关推荐:

浅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论文  

浅谈民生问题的哲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