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浅谈哲学理念下世界的散文中的表达难题

编辑:

2013-11-29

⑤用克里普克非常敏锐的断语,这就是一种“条件的颠倒(inversion)”:之前我们从个体的“事实”来确证意义(如果某人具有事实A,则我们可以确证他在遵守规则B),现在我们则从“群体性的规则”出发来检验(test, check)个体。

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散文》正是从《知觉现象学》向后期的《可见与不可见》过渡的关键性著作。当然,在其之前出版的《符号》(Signe)也处于同样的过渡阶段,但是,无论是对问题的提出、还是对基本思路的表述,《散文》都要比《符号》集中得多也清晰得多。(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符号》中的核心论文《间接的语言和沉默的声音》在《散文》之中得到了更为清晰的改写(即《间接语言》一文))。

⑦“跳跃”这个词我们借自《规则》。

⑧分号之前的是法文版的页码,之后的是中译本的页码。当然,出于行文的统一以及阐释上的需要,我们的翻译并没有完全和中译本一致(我们仅在不一致之处才标出法文页码)。

⑨" après coup" ,从法文原意上来说则是" une fois la chose faite, l' événement s' étant déj produit" (《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即,“已经形成”的语言,或,在符号和意义之间已经存在着既定的、被规定的关联。

⑩由此,他也把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归结为“一致性”(uniformité)和“表现性”之间的对立[2](p. 50、p. 37)。

(11)很明显,“当下”是一个转换的枢纽(“语言的力量完全存在于它的现在之中”[2](p. 44)):它承继了所有“过去”所累积的“既定”的“意义”,但同时又已经蕴涵着向“未来”创生新的意义的契机。(“这一表达系统带着另一过去的印迹和另一未来的胚芽”[2](p. 39))。

(12)从怀疑论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困境”,但是,从新意义创生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根本性的动力和契机。

(13)梅洛-庞蒂同样明确指出这一点:“即使那些相信在事后能够用一种完全任意的算法来表达那些既有陈述的人,都不会认为这一纯粹语言会穷尽另一语言,它的含义会穷尽另一语言的那些含义”[2](p. 16)。

(14)看看他提到“被言说的语言”时所用的那些说法就能明白这一点:“所有的人共同利用的这些语词”([2](p. 11)),“语言共同体成员”([2](p. 23)),“各种符号的含义首先是它们的用法的构型,是由它们而来的人际关系类型”([2](p. 39)),“那些按照使用规则已经被赋予了一种公共含义的语词”([2](p. 52)),等等。很明显,从一开始他就已经把“既定”的意义置于“群体”的背景之中了(虽然这个前提在克里普克那里是经过艰难论证才达到的)。

(15)正如梅洛-庞蒂所说:“我们对它做不正常的改变是可能的、在任何时刻都始终是可能的。在言语核心中应该存在着某种使它易于产生这些不正常变异的东西。”[2](p. 18)。

(16)当然,庞蒂所说的并非一般的、可观察的肉体,而是“不可触知的躯体”[2](p. 13),是“世界之肉”(chair du monde)。

(17)“空白但充满意义,颤动着各种向径(vecteurs),其密度就如同大理石一般”[2](p. 100)。

(18)“转向其起点,转向这个它在其中表达意义(exprime la signification)的结构。这乃是维持算法符号的活跃的(vivante)运动”[2](p. 179、p. 145)(斜体字为法文原文所有)。这当然意味着,即使在算法的情形之中,“意义”也仍然是在时间之中“生成”的,这是其活力的“根源”。

(19)虽然这段话之中有着太过浓重的黑格尔的印记,但值得强调的是,梅洛-庞蒂和黑格尔的思索起点是不同的:后者的起点是“有”(“存在”),但前者很显然是“生成”。

浅谈哲学理念下世界的散文中的表达难题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朋友们!

相关推荐:浅议逻辑学与人工智能

探究东西方文化和管理思想融合创新的发展逻辑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