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国学论文

国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探析

编辑:

2016-07-11

复兴国学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第一、苏州第一个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成立于于2005年9月28日,这天恰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创办者创办私塾主要目的是弘扬国学,培养儿童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私塾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学、韵文,古乐、书画、茶道等。

传统蒙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增强其基本的文化素养,而《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则加深了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其文化内涵及自身修养。韵文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中以诗词为核心的韵文的欣赏能力,为以后的写作能力培养及审美观的形成和建立大有裨益。

现代私塾的出现,反映了社会有这种现实需求,而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东方文化的惯性使之然。在日本,今天依然存在很多私塾,只有我国目前实行的义务制教育制度,中小学教育一律公办。

第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主办的首次“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于孔子诞辰日同日在世界各地举行,孔子故里曲阜,成为全球祭孔活动的主会场。全球现有孔庙1300多座。

第三、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海外陆续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孔子学院”,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目前已有8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37个国家和地区落户。至2006年底,中国已经与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3个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

第四、2006年9月3日,由网友们发起的一场汉服宣传活动在无锡举行。数十名来自苏锡常及上海地区的汉服爱好者身着宽袖长袍出现在闹市街头,向市民宣传汉服特色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所谓“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汉族,又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难道就不能将自己民族的服饰传承下来吗?于是汉服复兴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了神州大地。风闻全国各地都有身着汉服的网友出现在公共场合以期得到更多的关注。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也有人大代表建议在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系列的中国式学位服。”??

第五、一向以“中国人文社科领域重镇”而著称的中国人民大学率先组建国学院,并且聘请当下的“国学大师”冯其庸为首任院长。

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旗帜鲜明的打出“脊续文脉,重振国学”的口号(虽然到底是“脊续”还是“赓续”大家吵得不亦乐乎,个人以为还是“赓续”稳妥些),纪宝成校长同时在媒体上发表长文疾呼“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呼唤国学的回归,重建国学的学科”,他的这一观点倒是得到国内许多知识分子的响应。

第六、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网最新打造的国学频道(http://guoxue.baidu.com)已于06年初悄然登台亮相。

百度的CEO李彦宏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是沉寂百年的国学得以复兴的最佳时机,而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有责任承担起复兴中文、弘扬国学的历史使命。

百度国学频道由百度与著名专业国学网站——国学网(www.guoxue.com)联手打造。

国学网的知名度无论在网民口碑中还是在现实的文化学术交流中都是极高的。现在,国学网日访问人数达数千,页面浏览量以十万计,其中不乏国内的国学大师和国外的汉学专家,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

国学网开通于2000年5月1日,为集传统文化传播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专业网站。据了解,国学网开通5年多来,累计花费超过百万,全由尹小林自己筹集,而国学网本身没有向用户收过任何费用。 尹小林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学网CEO。在他领导下,曾成功推出了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国学宝典》网络版,这项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开发的中文古籍数据库工程,目前收录了古籍3800多部,总字数逾8亿字,收入书籍数目与总字数均超过了清代钦定修撰的《四库全书》。

第七、被媒体称为“全国第一家全日制私塾”的孟母堂成立于05年9月,在运行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后就被上海市教委叫停,孟母堂不得不悲剧性的谢幕。

现行的教育制度无疑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的当轴者却没有勇敢的站出来承担责任,提倡十几年的素质教育依然丝毫不见成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却对媒体理直气壮地说,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们不禁哑然失笑。我们甚至要面对就连义务教育这样低级的目标都尚未实现的尴尬局面。但这就是我们的国情和现实情况。

当你看到“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等等类似的冠冕堂皇的口号你会作何感想?当你看到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除了发达国家以外,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的时候你会作何感想?当你看到中国教育投资不及非洲的乌干达,失、辍学儿童人数世界第一的时候,你又会作何感想?

孟母堂的各位老师秉承“读经典、尊孔孟、诵莎翁、演数理”的宗旨教授着不同年纪的儿童,塑造着他们幼小的灵魂。这种对经典的回归,是对现行教育制度不足的补充和完善,虽然并不一定就是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良好范例。孟母三迁,其目的何在?无非就是为了取得对教育的主导权,而之中权力的取得是理所当然的。孟母堂所代表的也不过是学生家长从现行教育体制中对教育主导权的争夺。而社会公众在关注这一现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泄了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我们在目睹这一来自现存教育体制外悲情并且无奈的反击中,不得不叩问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否应该容忍更多的反思,而不是本能地消极地面对,并且挥舞手中的权力大棒,直接将胆敢挑战其权威者扼杀。作为受教育主体的我们是否应该把握更多的主导权呢?可惜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却作出了一种令人惋惜的举措,他们明确否定了全日制私塾孟母堂的教学形式,称其“打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名义”违背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可以由此看出,教育部捍卫现行教育体制的决心未有松动,并且也不愿意积极的面对公众对现行教育体制某些已暴露出来的弊端的反感。随着孟母堂的倒掉,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对现存教育体制的失望,同时还看到了社会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

第八、以《大长今》为代表的韩国电视剧集在中国的热播,生动的展示了以儒家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家庭伦理、生活礼仪、饮食服饰乃至中医药文化。它们是那么的似曾相识,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回归深深的吸引了国内的民众,所以才会在大陆引发韩剧的热播。而我们自己的电视剧制作却走入了一个相对狭隘的误区,展示的大部分都是香车美女陪伴下的豪富巨贾,以满足长久以来处于物质极度匮乏中的国人对财富的渴望和想象,却较少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仅有的历史剧不是戏说,便是恶搞,而且大家拍戏都是一哄而上,甚至发生撞车,造成满银屏的辫子戏,令人无法不产生视觉上的审美疲劳。?

中国是一个相对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家,自从汉代董仲疏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后,儒学逐渐开始作为官方哲学的意识形态出现,当然,其间亦有反复,桓宽所著《盐铁论》一书即有所反映。其后,儒家思想迅速崛起,直至完全居于统治地位。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勇敢的创新,将国学在新时代下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才是正确的做法。如果只是一味的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便失去了国学原本的意义。当下,只有秉承儒家传统中经世致用、兼济天下的精神内核,相容并包诸子百家之说,起到潜移默化之功效方为正途。

第九、06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在成功的推出了以易中天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之后,于丹的露面,达到了这个节目的收视率高峰,于丹何许人也?她本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历是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目前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主任。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央视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一”黄金周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她讲得很好吗?并不是。至少那些学院派的教授们不以为然。但是这并不妨碍她红透半边天。她的《于丹〈论语〉心得》在中华书局起印60万册。她在这本书的后序中曾这样介绍,孔子以及《论语》的温度:“它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亘古不变。”

央视国网站的教育频道如是评价该栏目:《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于教授这样发表她对古代文化的看法:我从来不认为古代文化消亡,应该说,古代文化见之浩繁,也有诸多层次,不是说所有的文化研究在民众中都能做到复兴这个概念的,我们只能让大家对国学——这种中国人血脉的源头,能够心存牵伴,能够在21世纪我们越来越趋向国际化的时候,找到中国人朴素的人生坐标,找到心里头的一种生活原则。

《论语》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当时孔子的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现存《论语》二十篇,万余字。《论语》集中体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是一部传世之作。为什么《论语》能历千年而不衰,始终魅力无限呢?在于《论语》这部经典著作自身所体现出的人类永恒的道德取向以及价值判断。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标识。论语》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活水源头。

宋代第一位宰相赵普曾经有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的魔力和魅力。《论语》没有成系统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零星语录,吉光片羽。初读它,难免失之浮光掠影、支离破碎,但它的魅力恒久远,千载以降,仍在激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教化着我们。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标签:国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