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国学论文

国学论文: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编辑:

2013-11-29

三、中和之境

中庸之道是儒家人生智慧的核心理论,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的一种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礼记·中庸篇》讲:“极高明而道中庸”,“极高明”指的是世事洞察,万物通观,“道中庸”说的是行事圆融,不走极端。所谓“中”,是说凡事应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处理事情,要合乎这个“度”,就是“执中”。“执中”就是讲究适时、适当、适度。所谓“庸”,就是传统,就是规律,就是不变的法则,也就是“中”的最高表现,是实现“中”的规律法则和途径。

孔子说,“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又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的这两段话,不但说明“中”的思想源远流长,而且强调指出它的重要性。尧传舜,舜传禹,只交代

一句话,就是“允执其中”,并认为如此便可“天禄永终”,可见“中”的重要。又说舜是大智的人,为什么说舜有大智呢,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舜能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进一步说明“中”的重要以及“中”的难能可贵。

关于“中”的含义,孔子自己解释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个好一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子夏却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些吧?孔子说:“过犹不及”。可见,在孔子看来,“中”就是既无“过”,也无“不及”。同时,孔子认为,作为标准的“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他说:“君子之中庸,君子而时中”,孔子言“中”,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了“中”。如在行为上,他主张中行,“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认为中行是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在人际关系上,他主张“无适”、“无莫”,“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在待人接物上,他主张“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些都是孔子灵活运用“中”的具体表现。

有人认为“中”是一种调和论,是一种折衷主义,其实不然。首先,“中”的思想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中”反对“过”与“不及”。其次,三代相传,只交代一句“允执其中”,便可“天禄永终”。并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如此重要的德行,绝不可能是指不左不右、不好不坏的圆滑处世的折衷主义。再次,孔子历来痛恨搞折衷主义的人,对于“同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孔子一概斥之为“乡愿”,认为他们是乱雅之郑、夺朱之紫的“德之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这就是说,一旦确立了“中”的准则,永不偏离,甚至“至死不变”。可见这“中”绝不是折衷主义的产物。

与“中”有关的还有“权”、“和”等概念。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权与中是相互配合使用的概念,其本义是秤锤,可随物体的轻重在秤杆赏左右移动后达到平衡,可引申为变通。《孟子·尽心上》说:“执中无权,欲执一也”,保持中庸而不知权变,就是执于一端。儒家提出“权”的概念作为“中”的补充,为了使人能通权达变,以利于“执中”。“和”是说“中”要达到的效果,东汉大儒郑玄对“中庸”解释道:“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中和”一词的含义是指按“中”的标准去做就会达到一种“和”(和谐)的状态。

中国文化所蕴涵的讲“执中”、求“致和”的人生智慧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的基本原则。它作为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深刻哲理,为我们保持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精神资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遵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其中,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等方面的目标汇总起来,就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所在,即人与人的和谐。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就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的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为此,必须把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尺,把诚信友爱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把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作为奋斗目标,让全社会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标签:国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