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3-11-29
广大朋友们,关于“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冲突来剖析其思想真谛”是由威廉希尔app 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先秦诸子之一,是当时叱咤风云、相齐独霸天下的显要人物。作为稍晚于管仲的同时代的孔子曾对管仲进行了一番深刻而较为集中的评价。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着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对立冲突,但恰恰在这矛盾性认识中,隐伏着孔子思想的真谛。
管仲经鲍叔牙推荐,相齐辅佐桓公,为齐国独霸天下,立下了首功。“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①但管仲具有不羞小节而胸环大志,以功名显扬天下为荣、为重的人生理想。正如管仲谈鲍叔对他的认识:“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②管仲不仅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对待别人也不是计较小节,而重志向。齐桓公自称“不幸而好田”,“不幸而好酒”,“不幸而好色”。当他问管仲“寡人有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时,管仲向他分析这些毛病:“恶,则恶矣,然非其危者也,人君唯犹与不敏为不可,犹则之众,不敏不及事。”③在这里,管仲要求人要急国家之大功大利,而不要拘泥于个人的小辱小耻。这种功名观是从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的根本目的和实际利益出发的。面对春秋时期群雄逐鹿的乱世局面,管仲的功名观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客观依据。但也还是管仲的这一观点,却在后人的视界中引发出矛盾性评价。
孔子对管仲的否定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俭”与“礼”两方面。
从“俭”方面来分析
《论语》载:“或曰:‘管仲俭乎?’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所谓三归,按照清人郭嵩焘的解释,即为市租。“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桓公既霸,遂以赏管仲。”④市租本应收归公有,但管仲却收归己有,供自己享用。按照孔子的理解,这当然是“不俭”。联系管仲的“尚侈”思想来看,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客观的一面。管仲最初辅佐齐桓公时,曾提出三个条件:一为“贱不能临贵”,桓公任他为上卿;二为“贫不能使富”,桓公赏赐给他齐国市租;三为“疏不能治近”,桓公立他为仲父。可见,管仲对奢侈、富贵的向往程度。管仲不仅自己“尚侈”,还提倡众人也要仿效。“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之,雕撩然后焚之。”⑤他要求人们要吃那些味道最美的食物,欣赏那些韵律特别动听的音乐,蛋类要先在上面画上图画再煮了吃,木柴要先雕刻成美丽的艺术品再烧。奢侈浪费到这种程度,固然骇人听闻,但是,管仲的“尚侈”思想,又是他治国策略的一部分。管仲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⑥当时“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⑦因为管仲的尚侈涉及到百姓的生活习惯,有扩大消费,刺激生产,富足百姓等合理的因素。但孔子仍不以为然,即所谓“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孔子认为管仲的“尚侈”做法不合时宜,不符合“俭”的原则。
标签:国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