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其它证券金融论文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分析

编辑:

2013-12-05


  二、理财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回顾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政策管制等方面的因素,理财产品的发展有一条很明显的路线。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分析其发展的模式变化。
  1.初始的产品模式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存款规模,从而扩大信贷规模,以此提升自身收益的产物。在这一时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银行间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央行票据等固定收益的产品。在风险管理上,由于主要追求的是固定收益的产品,风险较小。可以这样说,在这一时期推出的理财产品涉及银行比较熟悉的、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风险小,收益也不高,但是能为一些保守型的客户所接受,当然,客户群并不是很多。市场范围不是很大。
  2.发展期的产品模式
  从2006年以来,由于债券市场的收益走低,而相对股市的回暖及其后的高涨,各商业银行都进行新一轮的理财产品的探索。一方面,通过信托进入股市和产业投资。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由信托公司负责投资,在产品形式上主要有对基础建设项目投资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组合而成的集合理财产品。另一方面,推行人民币结构性衍生产品,该产品是结合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而QDII的推出,又使得双币理财产品开始迅速发展。总体来说,在这段时期,商业银行大量推出了与股票、利率、汇率等有关的理财产品。
  3.下滑期的产品模式
  2008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影响。全球经济态势十分不理想。尽管我国经济并朱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或多或少造成了负面效应。许多理财产品呈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状态。这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缩减理财产品推出的数量,以此降低收益性风险。在这一时期,人们更倾向与投资一些保本类的理财产品,并且预期收益要超过定期存款收益或者刚好相当。但是,商业银行并未因客户倾向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加快设计保本型理财产品,而是静态观察,等到整个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再展开新一轮的理财业务竞争。
  从大方面来讲,理财产品的发展是总体遵循经济发展态势的。可以说,商业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还有待于改善,并且需要提升产品价值,创造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