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9-23
实际经济环境中触发违约事件发生和信用利差改变的因素很多,例如全球经济危机、国家实际汇率变动、市场不完全、企业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税收等。
Das(1995), Longstaff and Schwartz(1995)指出持有期短的债券的信用利差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但也有实证研究发现持有期短的债券的信用利差对利率的变化敏感,如Duffie(1997)指出利率与短期利差负相关,Madan and Unal(2000)也证实了这一点。两者的“负”相关关系依赖于由利率敏感型资产和负债的久期差异。相反,长期利率与持有期短的债券的信用利差正相关。因此在做研究时,应将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分开讨论。
还有学者对信用利差与债券收益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Pedrosa and Roll(1998)应用1987至1997年投资级别和非投资级别的债券数据分析信用利差和债券收益率的关系,发现公司债券剩余期限以及债券本身的信用质量对信用利差有较大的影响。Cornell and Green(1996)发现,评级较低的公司债券到期收益率比评级高的公司债券到期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变化更不敏感,并将此归因于评级低的公司债券具有相对较低的久期和较少受限制的期权特性。Huang and Huang(2003), Lanschoot(2004)针对即期利率、国债收益率、公司债指数等因素对债券的广义信用利差作了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债券的广义信用利差的解释率低于50%。Elton et.al(2001), Driessen(2003)的研究表明,税收、流动性以及风险溢价是影响债券的广义信用利差的重要因素。Madan and Unal(2000)发现损失率和平均损失水平对持有期短的债券的信用利差影响较大,久期差异和现金资产的波动率则对持有期长的债券的信用利差的影响更大,且影响具有扩散性和滞后性。
综上所述,不同剩余期限、不同信用级别的债券信用利差的敏感因素是不同的。在对信用利差作实证分析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能因为债券的不同特性而不同,同时也可根据债券的不同特性对债券配对研究信用利差曲线的走势。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研究综述。
相关推荐:
标签:债务市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