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1-17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
(一)两者的相同点
1、理论基础相同,都是业主权益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都认为所得税的性质是费用而非收益分配,两者都认为所得税是企业为最终获得净利润而发生的支出,符合费用的定义和性质,因此应作为一项费用看待。
2、符合权责发生制。债务法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时,要求调整一项资产递延税款余额,调整为按变动后的税率计算的金额。因此,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原来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作为将来应付的一项债务或代表未来的一项资产,能真实地反映其对实际纳税的影响,更符合权益发生制。
(二)两者的不同点
1、核算的“差异”不同。损益表债务法是基于时间性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于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损益表债务法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
时间性差异强调的是差异的形成与转回,而暂时性差异强调的是差异的内容;时间性差异揭示的是某个时期差异存在的此类差异,而暂时性差异揭示的是某个时点上存在的此类差异。暂时性差异比损益表概念下的时间性差异范围更宽,有些永久性差异,从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差异的角度分析也是暂时性差异,有的暂时性差异在产生期间并未产生时间性差异。如前面所举接受捐赠资产的例子中,损益表债务法下计提折旧时,只会形成由于计提折旧方法不同而形成的时间性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计提折旧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不仅包括了该项时间性差异,还包含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与税法认可的入账价值不同在计提折旧时所产生的永久性差异。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产生的原因在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不一致,作为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直接由资产负债表项目比较中得出,能反映出其产生的根源。而在损益表债务法下,递延税款是由损益表项目间接得到的。
标签:债务市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