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20
二、《西征借款》以关税作担保,在形成过程中,左宗棠在上海关税务司费士莱(G.H.Fitz.Roy)拒不签署作梗下,经奏准清廷转令总理衙门通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Hart),转给上海税务司照常签署。赫德旋以他职司管理关税,在发给各口税务司『通札』:地方当局向外国商人与银行借款『非经本总税务司批准』,各关税务司拒绝签署任何期票,或提供任何性质的帮助;谕旨批准一笔借款,如果没有总税务司的准札,各税务司就得十分明确地拒绝证明任何抵押品的效力;从而被其僭夺了决定准否借款的部分大权。④
1875年前後十年间,国内先进士子如马建忠、薛福成等人,或作为公民着书立说,或受聘为高官幕宾提供政策建议,在详引欧美事例之余,力主借用外债。他们虽不排除为筹饷而借外债,更强调用借款来促进国内生产事业,特别是建设基础设施如铁路等等。他们认为若能如此,『阳为借债之名,实属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利』;『术虽补苴』,只要『参酌得中』,乃『气数转移之机』、『国家振兴之兆』。⑤这些言论和主张,对化解举借外债为与『国体有关』的陈腐观念,既起着积极作用,也使清政府初步认识到对外债应积极地对待.其功用并非限於缓解一时财政之急,更可利用之促进生产、增加国富.福建巡抚丁日昌为促进台湾地区的开发,把借洋债设铁路列作要政之一,与丽如银行作了洽商,可以说是一次实践;但陈旧意识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此所以同时又出现『户部总署皆以不借洋债为然』的动态。丁氏借款的失败倒并非由於『不然论』的阻挠而是『丽如』索利过高,给以拒绝。但潮流所向,这次虽未借成,不久,清政府准许为支持招商局、为建设铁路……,都通过借债方式以利用外资的。 但是,清政府虽有借外债以兴利的决策,日後在外力的干预下总难以悉如已意地贯彻实施。
经过辛亥革命,民国的北洋政府对外债在最初几年沿袭清王朝的政策行事,也同被外力粉碎无遗之後,它再无明确的政策,如果通过其行为所表现并被当年财政当局所说的是:『仰外债以度岁月』。国家机器须时时仰外债以资润滑才能运转的危境,且日益深化恶化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前後十余年间,终落到总统府、国务院的[度日之资],都有待借款;各派军阀又需索军费『贪而无餍』,陷财政当局一当『逢年过节,便难以度日』的局面,⑥只得沿门求乞似的向京津外资银行乞求贷款垫款等等。 正有如时论所抨击,北洋政府对外债无政策只是有奶即是娘和『败家子』借款方式。⑦
还在1924年,中国******在其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政纲中关於外债,针对时弊,郑重声明:『中国境内不负责任之政府如贿选、僭窃之北京政府,其借外债非以增进人民幸福,乃为维持军阀之地位,使得行使贿买,侵吞盗用此借款,中国人民不负偿还之责。其它的既成外债,则当在使中国政治上、实业上不受损失之范围内,保证并偿还之』;⑧同时,确定了政策原则,外债作为引进外资的一种方式,决定利用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1927年******掌权执政,在其几次召开的代表大会和其它会议上,一再重申如上所述政纲的精神。国民政府於尔後几年里进一步转化为具体政策。并付诸实施;直至日本对我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中止进行;转行决策以增强反侵略的战力,兼求得到政治的道义的声援,以多交友,少树敌为方针多方寻求国际贷款,诸行动。
二
资本主义列强既以暴力把中国作为它们的一个最後新市场,来华贸易的商人除从事其贸易的本业,出於稳定深化市场的动机,准备着随时做些其它甚麽。太平天国势力逼近上海,该地洋商即向地方当局表示,愿垫支款项以『济饷需』;其它口岸也有类似行动。在华的外籍公职人员或外籍的中国公职人员则与之配合。如左宗棠奉命『西征』,拟向外商借款,英国驻福州领事通告英侨注意这个机会,闽海关法籍税务司且迳以『助饷』为名,向左宗棠兜揽贷款。
中国动乱局势行将平定,有远程前来中国谋求贷款利益的。1869年,曾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H.N.Lay)就是一个。顺便指出,他活动未成後转往日本,与彼邦谈妥为建筑铁路提供贷款一笔。
标签:债务市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