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债务市场论文

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研究综述

编辑:

2014-03-20

国内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信用利差及期限结构进行的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刘国光等(2005)选取上交所2004年6月30日的六只公司债券,研究了信用利差和国债收益率序列之间短期和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该文对实证结果的解释存在显着性水平不一致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可靠性。信用利差是否适合用线性的方法来估计和拟合还有争论。目前我国公司债的信用评级是AAA级(经过担保),该文献中未提及对此问题的解决。郑振龙(2004)在对中国利率期限结构静态估计的基础上,对中国违约风险溢酬问题进行了估计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着公司违约风险溢酬,这种风险溢酬随着期限的增加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总体趋势。朱世武(2004)总结了国内外对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的情况。对合理预期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合理预期理论不成立,原因是存在随着时间变化的期限风险溢价。但文章没有考虑利率或国债收益率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可见,国内对信用利差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涉及到信用风险的金融产品有短期融资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住房抵押证券及将要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企业债、可转债等,其中前三种产品都显现了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后两种产品的信用经过担保,信用风险基本为零。目前市场有关信用风险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场缺乏定价基础,金融产品中所包含的信用风险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信用研究信用利差及其期限结构可以度量我国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不仅对金融监管提供依据,而且也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宝贵的预警信息。

结论

本文系统介绍信用利差的内涵和影响因素,介绍信用利差理论模型、期限结构和估计、拟合方法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实际因子,结合我国及国际的债券数据,尝试分别用多曲线、B样条方法更准确的估计出即期利率和所要考察的债券对象之间的信用利差,利用非参数、GMM广义矩等计量方法拟合出信用利差曲线及其期限结构曲线。并尝试构建中国的信用利差指数,通过预测信用利差变化,及时规避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Duffie, D., Lando, D., 2001, Term Structures of Credit Spreads Within Incomplet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J], Econometrica, 69 Düllmann, K., and M. Windfuhr, 2000, Credit Spreads between German and Italian Sovereign Bonds-Do Affine Models Work? [J]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17 Helwege, J., and C. Turner, 1999, The Slope of the Credit Curve for Speculative-Grade Issuers [J], Journal of Finance, 54 Jarrow, R., and S. Turnbull, 1995, Pricing Derivatives on Financial Securities Subject to Credit Risk [J], Journal of Finance, 50 Jarrow, R., D. Lando, and S. Turnbull, 1997, A Markov Model F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Risk Spreads [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0

6.Lanschoot, 2004, Determinants of Euro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Spreads [z].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397.

7.刘国光,王慧敏,2005,公司债券信用利差和国债收益率动态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5)

相关推荐:

浅议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问题(参考)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