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论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改革

编辑:

2016-10-13

c) 国有银行与法人治理结构融合方法的初探

I. 国家可以逐步使有条件的国有银行股份制,进而上市,以市场的手段(如重组,招标的形式)让国外的或者是管理水平先进的现代银行和金融机构来参与国有银行的管理与经营。这样一来,在银行内部就形成了几股竞争的力量,他们的目标就是满足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他们可以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共谋发展;可以更好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II. 慢慢放弃国家在国有银行中的政策性的力量,放自主权给银行。当然,在保证自己在“特殊的时候”可以拿回的权利。正如上文提出的,银行的政策影响重大,而国家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下并不能保证一定能使其政策的正确性。在国有银行“一家当官”的局面下,改革的根本,是要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让经营者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做出科学的决策。然而,国家还要有‘保留权利’,以防止在“特殊的时候”(如非国有资产对银行中国有资产的破坏,金融危机等)能够以保护国家利益为重。

III. 真实地披露信息,继续增强透明度的建设。我的观点是建立起有效的监管金融机构的部门。谁来监管金融控股集团已经成为了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上的一件重要事情。应成立一个专门对政府负责,只负责监管银行的部门,可以考虑 从政策上给与一定的权力来使监管部门有充分的时间和办法去监督银行,但是给与的权力一定要适当。这样一来,就会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还会及时地预期一些“特殊的情况”来保证银行部门的效率。

IV. 完善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发展需要各类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既需要金融机构、企业,也需要社团基金及个人,以保证需求的多样性和货币市场的交投活跃。我国的货币市场虽然发展也很快,但相对于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而言,其发展是滞后的,货币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当有限。而完善货币市场可以使货币自由化程度提高,早日使人民币在市场上能够自由交换。这对银行在行使其货币职能客观上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已经可以看到我国正致力于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加快建立货币基金。

对于国有银行发展的前景,我们既不用悲观,也不可盲目乐观。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分析清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制定有效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只有这样,国有银行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自己的改革之路才能够稳健,才能做到方向正确、措施得当、步骤有序,才能获得新生。关于国有企业

从背景数据中可以知道,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有很大一部分银行的不良资产就是因为国家的政策而贷给了一些偿还能力差的国有企业,造成不良资产沉积。所以,在解决国有银行的改革与国有企业的发展创新的问题上,两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论述国有企业之前,首先确定一下本文中企业的含义。

一、企业的含义:

从交易成本上来看:企业的本质是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代替。导致交易成本在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不相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契约的任何一方都会努力去收集和获取自己所不掌握的信息。可以想象,在市场交易条件下,这样的成本是很高的,因此,企业就作为一种可以抵消一部分的交易成本的组织形式出现了。

二、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指依照出资比例,国家因为占有相对股权而拥有控制权的企业组织,是建立在国有产权基础上的企业。由于国有企业的这种特殊产权制度设计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得国有企业至少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难以解决:

1) 目标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本质是节约交易成本,追求最大的利润(假定)。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是不确定的。但是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目标却是兼顾着政治和经济。一方面要盈利,一方面还要对社会有所‘补偿’。比如缓解社会失业压力,增加就业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满足一些社会福利等。这些都与市场经济是矛盾的。如何协调满足国家和盈利的目标将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2) 政策的影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在市 场中,企业的自负盈亏成为国企的又一难题,在满足了国家的政治目的后留给国企的问题就是能否自身担负起自己留下的漏洞,如果是国家的投入填补,必然会使企业的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中失去主动竞争的机会。而且政府或是其他行政机关的政策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自身利益。当政府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冲突时(那一定是必然的),市场中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便会被打破。如果让企业个人去承担政策留下的后果,那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就中国的现行体制,公民如果成为一个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满足很多的限制政策,换言之,要经历一个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过程。

3) 信息的不完全。作为股份制企业,现行的国有制企业制度不能使企业的股东获得充分的,全面的信息。这样企业里本身存在的契约关系(企业与劳动者,企业与管理者等)之间的信息不完全性就会充分暴露出来。

4) 谁来监管国有资产的管理者,——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的领导者都是政府的人员。在他们明显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他们是否会努力的为企业工作?

5) 上述问题在国企表现出来就是大量的不良资产堆积,资本组成,组织结构,治理体系,业务系统,财务管理制度混乱,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健全。

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大中型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系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也可以推出:解决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案要与国有银行的改革创新有很多相近之处。所以上文的关于解决国有银行的一些方法也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概不赘述。本文只就关于应该利用民营经济来拉动一些经营比较落后的国有企业进步作一下探讨:

三、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融合

a) 可行性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坚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再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贡献,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条件。前面的数据充分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经济地位日益突出。而随着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展开,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好。但是,我们在实践中仍然可以看出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支持是非常少的,因为银行的大部分资产都为了满足其社会效益而投给了国有企业,如果民营企业介入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该说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它既解决了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又解决了国有企业中上面出现的种种弊端。

b) 纳什均衡

对于国家看待民营企业应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态度,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的市场进入博弈 :

假设有两个企业,一个是已在市场上的垄断企业(在位者),一个是想进入的企业(进入者),在位者想要阻挠进入者进入以保护其垄断地位,它有两种可选择的战略:默许或斗争。进入这也有两种战略:进入或不进入。假定进入前垄断利润是500,进入后利润合为300(各得150),进入成本为30,各种战略组合如图所示:

在位者

默许 斗争

进入 120,150 -30,0

不进入 0,500 0,500

进入者

该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进入,默许),(不进入,斗争)。注意尽管进入者不进入时,默许与斗争对在位者是一样的,但只有在在位者选择斗争时,不进入才是进入者的最优选择,所以(不进入,默许)不是纳什均衡。

如果我们将上述博弈均衡看成是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如果进入者真的进入,那我们就剔除了在位者的斗争这种威胁,因为在位者的最优选择是默许。故市场进入博弈中,(进入,默许)是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政府对待民企融入国企的态度,那就是“默许”如果考虑到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我觉得政府的态度就应该是鼓励。

一点建议:

i. 要对民营企业给与充分的信任。中国的现状是还有很多人对民营企业存在着一些偏见和误会。而民营企业却是想依靠着政府建立起自己的“本土优势”。我们看到的是许多经济领域都限制着民营企业的进入,很多政策还没有跟上民营企业的改革步伐。比如环境污染的领域,虽然理论上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但是观念上不允许。

ii. 政府在对待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上,不要做“口头承诺”。要以民营企业的利益为重。有的民企在兼并国企过程中,在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的条件下,政府已承诺的政策无法兑现,造成了民营企业的困境,给很多的想兼并国企的民营企业以很大顾虑。

iii. 降低民企参与国企改革的门槛。简化民企参与国企改革的具体手续,部门关卡。

iv. 在不良资产的问题上,在民企参与国企改革之前形成的应由国家负责剥离,不应让它们成为民企的新包袱。这样,才能使民企参与国企后发展迅速,也会迅速的

v. 盘活原来国企的优良资产,为社会做出贡献。(比如吸纳下岗职工)

要保证民企充分的资金来源。民企参与国企的目的大部分是要消化国企原有的债务和下岗职工问题,如果国企的债务太大,会给入主后的民企资金方面带来太大压力。这方面我国应制订相应的政策,给民企向各大银行贷款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可以制定四大国有银行增加民营企业贷款的政策。

小结

综上所述,中国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国有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深远,虽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从本文上述分析中,国有银行的现行存在的约束——激励机制问题仍十分严重。其从根本上改良其内部治理结构势在必行。

通过本文分析,国有银行与法人治理结构的融合是可能与必要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融入,一方面可以解决其自身的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贷款给民营企业,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本文还就法人治理结构如何进入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论证。

在本文的后半部,本人论证了民企参与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国家应该创造的外部条件。指出在理想状态下,只有国家撤出其在国企中的控制权,才能使民企能优化国企。

但是,上面的论述并不是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充分条件,而只是必要条件。国有银行与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取得改革的成功,在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与世界的合作,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①以上部分数据摘自《经济观察报》

②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版

③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张维迎:《现代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⑤陈阳:《中国企业经营与博弈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那么关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关于我国银行业经营的政策环境

论开放背景中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