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论银行不良债权的消化途径

编辑:sx_chenl

2016-10-11

本文讲述了关于银行不良债权的消化途径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阅读下吧。

摘要:如何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银行信贷资产沉淀于企业,使得银行正常商业化经营发生困难。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应本着政府分担、银行让利、企业消化的“三家抬”原则,既要从客观上寻找解决的方法,也要从银行自身加强管理上寻找突破口,以保全银行的信贷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一、我国银行不良债权的成因

(一)客观性因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政府干预

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是形成阶段性和时期性不良债权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有所不同,而国家产业政策又是通过运用包括资金倾斜、物价调整在内的经济政策和行政手段并重来贯彻实施的。伴随每次产业政策的调整总会使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关、停、并、转,这是导致我国银行不良债权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的不良资产中,政策性贷款沉淀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政府“点贷”项目是造成银行不良债权的直接渠道。在我国传统体制下乃至现在,确实存在着政府决策银行放贷的问题,此种做法造成了企业对政府和银行过分“依赖”,而地方政府有时受短期行为和本位主义利益的驱使,把银行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置于脑后,导致银行不良债权大量形成。

(二)主观性因素——银行自身管理

信贷粗放经营。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指导思想上片面重视资产规模的外延扩张,过分强调扩大市场份额,忽略成本和风险因素,忽视质量的提高,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不断增长。

2.内部控制不严。一方面,内部贷款的评、审、放、收过程中的责、权、利脱节,贷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不明确,贷款配置与存量管理未能与风险状况和管理水平相配套,项目评估不准,贷款审查不严等技术和方法上的问题形成贷款风险损失。另一方面,上级行政部门放松对下级机构的管理,使下级行政权力太大而失去平衡,甚至越权超限额开展业务,形成了大量的不良债权。

3.信贷软改革。在“拨改贷”实施的同时,未能相应进行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使专业银行本身仍处于“软”约束状态。银行对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这种银行自身的软约束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对银行信贷的行政干预,导致银行这道可用来控制企业过度负债的闸门几乎崩溃。

4.同行业的无序竞争。金融部门规定企业只能开一个基本户,但可开多个一般户和临时户,实际上还是允许多头开户。这些账户成了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避风港”,直接削弱了银行自身的监督功能,导致了银行不良债权的上升。

二、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途径

(一)治本思路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使其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同时建立科学的信贷资产经营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鉴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量起因于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不分、政策性资金与商业性资金不分,以及银行在政府不正当干预下发放低效益、无效益甚至无法收回的贷款,必须划清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界限,坚持商业银行资全的有偿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减少并消除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不正当干预,保证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国有商业银行要成为市场化的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关键,应该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划清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市场化。只有这样,国有商业银行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使利率能真正反映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并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自我约束能力,加大中央银行金融监督和金融执法力度,控制和防范不良信贷资产风险的蔓延,彻底改善我国的银企关系。

(二)具体途径

变“拨改贷”为“贷改投”。银行不良债权的一部分是由历史原因造成,对企业而言,这部分“拨改贷”债务应逐步转化为国家资本金,以此增加国家对企业的投入,减轻企业负担,消化部分银行贷款。这部分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应该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删除,通过国有资产的重新界定和评估,这部分资产完全可以纳入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部门的账户中。然后通过扩充等额资本金的办法使国有商业银行扩充与“拨改贷”不良资产本身总额相当的资本金,这样,一方面可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卸掉历史包袱的同时,资产总额不至于减少;另一方面,随着资本金的扩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2.以政府债权化解银企债务危机。基本要点是将适当部分企业对银行的不良债务转化为银行对政府债券的持有。具体操作上:对于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产业和行业,应优先将其不良债务转换为政府债券,配合国有资产重组,对参与购并重组的国有企业,可将其不良债务转换为政府债券,以克服产权重组中的债务障碍;对于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可将其破产清算后不能偿还的那部分企业债务转换为政府债券,以推进企业破产工作的进行,转换的规模与范围的选择安排由各方协商,以综合平衡各方面利益。

3.组建国家风险信贷银行。其主要职责是:集中管理各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信贷资产,向企业发放在转制过程中因政策性原因导致困难的各种风险贷款。

4.通过信托投资公司重组银行债权。信托投资公司重组银行债权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发行投资基金等方式筹措资金,以一定价格购得银行债权,由信托公司进行资产重组,重组后的企业,产权可出售,或由银行购回债权;二是银行将债权委托投资公司经营管理,资产重组,信托公司收取一定费用。

5.建立债务托管机构,实行债务托管。由政府组织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具有权威性和过渡性的债务托管机构,该机构的组织形式可考虑以银行和国有资产管理局为主体筹建,吸收有关专家学者及各投资主体参加。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揽子负责经营、管理和处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推动国企的债务重组。银行以一定折扣向托管机构出售不良债权,该机构在运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6.以资抵贷再回租。企业将其部分产权抵作应当还贷的款项转给银行,银行再将此资产租赁给企业,企业按约定次数和期限交完租金后,该产权就由企业以象征性的价格收回。该方式能改变银行的债权结构。

7.试行主办银行制。主办银行制规定,企业只能以一家银行作为信贷资金提供者,改变过去那种银行只限于对银贷资金的考核和监督,而是有权对企业整个的资金运营、经营管理、生产和销售全面介入,此种方式是对以往银企关系外部化思路的一种修正。

8.发行不上市的优先股。银行通过发行不上市的优先股,筹集社会资金,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方中,将部分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资本金,在资产方中将部分企业贷款化解为直接投资或银行控股公司的投资。

9.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或购买劣势企业。企业兼并既是银行存量资产的调整,又是企业负债结构的调整,它对于解决当前国企亏损、化解银行不良债权具有重要意义。国企债务重组后,原劣势企业的债务转移到优势企业,使部分不良债务有了偿还的保证,化解了银行的不良债权。

10.企业破产、拍卖,冲减债务。对负债过多,经营极差,已经资不抵债、所欠银行贷款已没有相应的资产与之对应,贷款确实无法收回的企业,银行可按《破产法》的偿债程序从企业破产中收回一部分。实施破产过程中,必须要按程序进行,反对整体收购,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坚决避免假破产、真逃债现象的发生。

11.单体复活,盘活不良资产。有针对性地对部分亏损、停产企业实施单体复活,即银行通过资金支持企业确实有效益的某项业务,将企业实现利润由银企双方共同分成,银行所得部分用于偿还老贷款本息。“单体复活”必须是管理水平较高,信用能力较强,虽亏损严重但还有一线生机的企业。

以上就是关于银行不良债权的消化途径的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商业银行外币交易核算  

关于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