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l
2016-10-11
本文讲述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生存空间与市场定位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阅读下吧。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和市场定位,指出在当前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只要恰当定位中小商业银行市场,立足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不断创新金融工具,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仍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金融开放进程和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再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立足前者,人们
尽管在理论上人们对中小商业银行存在必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充分,但在客观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提到中小商业银行时无不表现出异常的忧虑,其担心主要来自于中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中小商业银行防范可能风险的能力和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的担心。甚至有人危言耸听地提出,加入WTO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极可能在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的夹击下进一步陷入困境,提出只有相互联合与兼并才是中小商业银行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笔者承认,开放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压力和困境确实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就此断言中小商业银行将没有出路完全是出于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不了解。纵观全球各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历史和现状,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是,发达国家的中小商业银行并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失,而恰恰相反的是20世纪60—70年代“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中国才“消灭”了中小商业银行。
(一)国外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比较
美国中小商业银行,得益于美国历史上曾经建立起来的严格的“单一州原则”和“单一银行制度”,其发展规模和速度都是独一无二。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前,美国的银行数量多达3万多家,经过“大萧条”的冲击后,美国商业银行的规模仍然稳定在1.5万家左右。90年代中期后,美国相继放弃了“单一州原则”和“单一银行制度”,并于1999年11月4日推出《金融现代化法案》,就在美国银行业大举兼并整合、进军全球金融市场的背景下,到20世纪末美国的银行仍有万余家。
英国中小商业银行,得益于这一传统市场经济国家所崇尚的“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长期对自由竞争的市场局面进行保护,反对过多的政府干预和市场垄断,其发展长期呈“自然演进”状态。尽管二战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型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1986年“金融大震”、1987年《银行法》颁布、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实施,英国金融业开始走向“混业”,金融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英国广大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英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仍然存在和持续发展。目前英国仍然有各种中小商业银行不下百家。
日本作为“人为构造”的金融大国,经“明治维新”后一百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一个举世公认的金融大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确实令人叹服。但在日本大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的同时,日本中小商业银行并没有就此失去领地。到20世纪末,日本有大型都市银行10多家,而是都、道、府、县为经营区域的“地方银行”却有以家,而以地区内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第二地方银行”(即相互银行)却也有65家。另外,日本还有为数不少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两行九库”。
正如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规模的企业并购、“富可敌国”的巨型企业出现不可能排斥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一样,巨型商业银行的出现也不可能排斥中小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
(二)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变迁与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极不顺利。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尽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金融体制,中央政府接管了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银行及各省县地方银行,并对旧中国存在的私营银钱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银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公私合营银行的体系,但后三者的业务和机构已大大缩小。公私合营银行则在“大跃进”开始后将业务并人了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银行,随后又改建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60年代初期并人财政部;中国银行国内业务部分随后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而农业银行,则命运更加莫测。建国伊始,在接管国民政府中国农民银行和合作金库的基础上,曾成立农业合作银行,但末等设立分支机构就撤销了。1951年恢复农业合作银行, 1952年撤销。1955年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并在全国范围内由上而下建立了四级机构,但到1957年 4月又被撤销了。1963年10月再建中国农业银行、 1965年再次撤消。到60年代中期,除农村信用合作社外,中国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至此“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宣布终结。
改革开放后,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恢复和建立了四大专业银行,并于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1986年7月2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设立交通银行。此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先后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突破了四大专业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1988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进入资本市场,至今已有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1995年,决定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同年2月,全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深圳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到目前为止,已设立城市商业银行 111家。1996年民生银行的成立,突破了商业银行原有的股权构成,成为我国第一家由非国有企业为主出资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江苏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市,在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农村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排斥市场、彻底的计划经济以及对商品货币关系的曲解和愚昧认识,才是导致中小商业银行被人为“消灭”的关键。反之,承认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承认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就必然需要有中小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
二、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一样,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小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最好的基础。只要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着市场经济,中小商业银行就有发展的土壤。
(一)保证市场竞争效率需要中小商业银行
根据古典经济学对市场的理解,所谓市场应该是很多个卖者和买者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要形成市场,关键之点在于交易这种产品的主体数量及其所提供的产品数量要达到一定规模。按古典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所谓完全竞争市场应该符合四个基本条件:其一,人数很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其二,产品的同质性;其三,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其四,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无数的”市场主体之间应该保持大体相同的规模,才能有效展开平等的市场竞争,形成合理的产品价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源配置达到最高效率。
经济学基本原理还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市场只有少数几个产品的供应商,那这样的市场充其量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垄断的市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垄断控制的结果将导致更高的价格和较少的产品产量,从而导致资源利用成本上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显然这与市场经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脱节的。
金融市场应该是有无数个金融产品的供应者所组成的一个金融产品的交易场所,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效率,同样需要中小商业银行的加盟。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政府直接干预下形成的金融市场就是一个由少数银行(产品供应商)形成的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在政府保护下的金融机构默契地分割了市场份额,享有由政府定价所形成的高额利润(存贷利差)。他们在政府的保护下,不思进取,不愿竞争,更不用考虑买者的经济利益,其工作重点在于如何“相互勾结”而不伤害各自的既得利益,而不是考虑如何提供
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作为微观经济基础的企业在规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在经过长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企业之间存在的规模差异性就更加明显了。一方面,许多国家出现了一些“富可敌国”的巨型企业,他们的资产规模与营业规模动辄以几百亿美元计算;而另一方面,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都存在着比重占有绝对优势的雇佣人员低于500人的中小企业,见表1.对前者的资金需求,只有那些大型商业银行才能满足;而对后者,由于中小企业所要求的资金规模小、周期短、频率多、操作成本高,据分析,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这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许多大型金融机构从节省费用和成本的角度考虑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然而这些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企业还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这些企业融资的需求的满足无疑就落实到了中小商业银行身上。同时,许多国家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还组建了部分中小型政策性金融机构专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
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国际化已经成为潮流,大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国际冲击压力日益增强,各国大型金融机构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正在加快内部整合和向国际金融市场进军的步伐,“大主外、小主内”的格局正在形成,这也为中小商业银行在国内甚至是区域内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三)金融产品创新需要中小商业银行
市场经济主体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提供金融产品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对金融产品的需要存在着差异。相应地,一个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必须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中国银行业缺乏有效竞争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各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如果所有银行都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那消费者选择银行的依据就只有一个——即哪家银行离居住地最近,办事最为方便。这也是造成我国银行业最大限度、不计成本设立储蓄机构,并造成被动经营的原因之一。
由于银行规模不同,不同规模的银行所面对的消费者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规模的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模式限制,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中小商业银行迫于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迫切需要避开大型商业银行现有产品结构进行产品创新。而中小商业银行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相对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甚至是金融监管中的特殊性,都为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与中小企业往往是产品创新的主角一样,中小商业银行同样是金融产品创新的生力军。
另外,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分析,面对加入WTO后一些具有真正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甚至是巨型商业银行的“入侵”,现有大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要远远高于中小商业银行。相反,大量民营资本和外资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注入还将进一步激活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这也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了另一片生存空间。
[1]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央行课题组。进一步发挥现有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 [R].中华网,2002—09—05.
姜应祥。关于中小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N].金融时报,2002—08—26.
王明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战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11):27—31.
王春汉。加入WTO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战略的选择[J].金融与保险,2000,(10):60—61.
以上就是关于中小商业银行生存空间与市场定位的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银行管理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