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论金融生态环境下的银行业安全

编辑:

2016-10-10

其实,银行并没有将其存在风险的贷款卖出以得到与欧式买出期权价值等值的无风险的资产,而是将其与欧式买出期权价值等值的存在风险的贷款一直持有到贷款归还日。这些存在风险的贷款可以获得的最大收益是到期收回风险贷款的本金和以超过无风险利率的利率水平所获得的较多的利息,但也有可能损失掉全部风险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由式(2)两边同时除以Fe-rT得到:

D0(V,T)=Fe-rT=1-[-N(-d1)V0+Fe-rTN(-d2)] (3)

式(3)右边第二项[-N(-d1)V0+Fe-rTN(-d2)]是欧式买出期权的价值占全部银行贷款的比重,即在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所考虑的风险资产占银行全部资产的比重。在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根据宏观经济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风险资产占银行全部资产的比重,因而右边第二项就有一个确定的值,可以根据企业收益率波动率和准债务比Fe-rTT/V0来决定银行可以给企业提供的贷款的数量:(1)暂不考虑企业价值的变化,企业收益率波动率越低,可供给的贷款数量Fe-rT就越多;(2)暂不考虑企业收益率波动率的变化,企业价值V0越高,可供给的贷款数量Fe-rT就越多。因此,结合前面的分析,从银行贷款供给的角度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从两个方面影响银行贷款的供给数量:一是通过影响企业收益率波动率而影响银行贷款的供给数量,二是通过影响企业价值V0而影响银行贷款的供给数量;且企业竞争力越强,银行贷款供给数量也就越大。

从贷款需求角度看,在不考虑其它融资来源的情况下,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有研发投入。企业要求其竞争力提高的幅度越大,其所需的研发投入也就越多,对银行贷款需求的数量也就越大,即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银行贷款需求的数量也成正相关关系。 总之,综合贷款供给和需求来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银行贷款数量成正相关关系。

(四)经济竞争力与银行业发展

竞争力不同的企业获得不同数量的银行贷款。不同企业竞争力的总和构成了整个经济的经济竞争力,而不同竞争力的企业所获得的银行贷款数量总和就构成了银行业发展总水平。由于金融生态环境状况会影响单个企业所获得的银行贷款数量,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就直接影响银行业发展的总水平。在金融生态环境状况更好时,

同样的经济竞争力水平将带来更高水平的银行业发展;反之,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则会更低。

(五)经济竞争力变化与银行业安全

1. 单个企业竞争力变化与贷款风险

由于竞争力强弱与收益率的波动负相关,而银行贷款中风险资产价值所占的比重又与企业收益率波动率正相关,因而在金融生态环境状况一定的情况下单个企业竞争力上升时贷款风险下降;反之,单个企业竞争力下降时贷款风险上升。 经济竞争力变化与银行业安全

经济竞争力是各个企业竞争力的总和。由于风险资产通过Merton模型换算为同一的价值形式,因而风险资产的价值具有可加性。金融生态环境状况一定的情况下,银行业发展可能会有利于经济竞争力上升,进而导致银行业风险资产价值比重下降,银行业趋向于更为安全;反之,银行业的发展可能会使经济竞争力下降,进而导致银行业风险资产价值比重上升,银行业趋向于更为不安全。也就是说,在一定的金融生态环境条件下,经济竞争力与银行业安全状况形成正相关关系。

三、来自中国各地区的证据

(一)指标选取

1. 衡量经济竞争力变化的指标

在指标选取之前,要考虑以下两点:

(1)本文衡量的经济竞争力是针对与银行业发生关系的那部分经济的竞争力。在三大产业中,工业与银行业发生的借贷关系最频繁、也最多,因而也就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工业的竞争力来分析其与银行业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国内银行业主要为中资企业服务,中资企业及其组成的工业部分的竞争力是本文所要考察的经济竞争力。

(2)在本文所考察的时间段,中国经济正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各级政府对经济的不正当干预还时常发生。例如,在当地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时不顾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指使银行或用自己的财政力量支持当地企业占领或者扩大市场的产品生产,此时市场的占领显然不是其企业竞争力或者经济竞争力的表现。因此,在衡量经济竞争力时要剔除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

本文采用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变化(CRTIPATIPC)作为指标来衡量经济竞争力的变化。1981年和1992年的指标值直接根据各地区工业生产总值和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计算。2004年的指标值按调整后的工业生产总值计算。计算2004年调整后的各地区工业生产总值的方法为:①仅计算工业的数据;②它扣除外资企业部分。用指标中方资本金与总资本金之比的值乘以各地区工业生产总值;③考虑不同地区投资收益的不同,从而剔除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指标投资收益与工业总产值之比的1995年全国平均值为0.25%,调整后的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以指标投资收益与工业总产值之比的指标值为调整比率计算。指标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变化的计算通过两个不同时期指标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指标值相减得到。

指标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变化的指标值为正,表明经济竞争力提高了;反之,则表明经济竞争力下降了。 衡量银行业安全的指标

本文以金融资产质量(QFA)作为指标来衡量银行业的安全状况。金融资产质量(QFA)与前面所讲的风险资产价值的比重是一致的,风险资产价值的比重越低,金融资产的质量越高。

指标金融资产质量(QFA)的指标值越高,银行业就越安全;反之,则银行业更不安全。

(二)数据准备

1. 数据来源

1981年和1993年指标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数据根据1981年和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2004年指标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数据根据指标中方资本金与总资本金之比和指标投资收益与工业总产值之比调整后的各地区工业生产总值计算,各地区和全国工业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指标中方资本金与总资本金之比和指标投资收益与工业总产值之比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地区卷)》(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5月)。指标金融资产质量的数据根据李扬、王国刚和刘煜辉所得到的2003年和2004年金融资产质量评价等级合并考虑后得到。[6-7] 指标值的总体描述

本文采用除海南省和重庆市外的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1)指标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变化的总体情况。1981至1992年之间,指标值下降显着的有:北京(-1.25)、天津(-1.16)和上海(-5.21)3个直辖市,辽宁(-2.41)、吉林(-0.52)和黑龙江(-1.86)3个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湖南(-0.68)、湖北(-1.05)和甘肃(-0.45)等省份。指标值上升显着的有:广东(4.55)、江苏(3.62)、山东(2.95)、浙江(2.61)。1992年至2004年之间,指标值下降显着的有:中部的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份,辽宁等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西部的广西和四川;指标值上升显着的有:上海(2.76)、山东(1.66)和浙江(1.11)等省市。其中,指标中方资本金与总资本金之比的指标值较高的有:青海(1.00)、新疆(0.98)、西藏(0.98)、甘肃(0.98)、山西(0.98);指标值较低的有:福建(0.55)、广东(0.60)和上海(0.79)。指标投资收益与工业总产值之比的指标值较高的有:上海(1.01)、北京(0.83)、西藏(0.57)、天津(0.44)和四川(0.32);指标值较低的有:青海(-0.67)、宁夏(0.05)和广西(0.12)。

(2)指标金融资产质量的总体情况。指标评价值较高的有:浙江(97)、上海(96)、北京(95)、天津(86)、福建(85);指标评价值较低的有:黑龙江(7)、吉林(9)、辽宁(11)、江西(15)、湖北(18)和湖南(22)。

(三)初步的计量经济分析

本文利用指标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变化和指标金融资产质量对经济竞争力的变化与银行业安全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首先,做两个指标在3个时间段的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金融资产质量与2004-1992年间的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其它时间段两者相关性则不显着。本文对此的解释是,1981至1992年之间是中国逐步告别短缺经济的阶段,指标值的下降并不一定是经济竞争力下降导致的,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新市场的开拓可以解释上述大部分指标值的下降。因此,本文认为,通过中国各地区数据初步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竞争力的变化与银行业安全状况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其次,通过对2004-1992年间指标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变化与指标金融资产质量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成线性相关关系。具体的关系式为:

QFA= 47.456+14.661 CRTIPATIPC

t= (10.004)(2.594)

(四)小结

通过对2004-1992年间指标地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之比的变化与指标金融资产质量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初步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竞争力的变化与银行业安全状况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从而支持了本文理论部分逻辑推导得到的观点。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并不必然形成银行业安全状况的好坏。金融生态环境对银行业安全状况的影响要通过经济竞争力的变化来实现。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显示,经济竞争力的变化与银行业的安全状况之间成正相关关系。通过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也支持了经济竞争力的变化与银行业的安全状况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自身经济潜力的发挥和中国实行的包括各种各样的“特区”、“试点”、“开发区”以及区域“优先发展”战略等差异化政策,导致了各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的变化,是形成中国各个地区间银行业安全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

为维护银行业的安全,本文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1)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强化对实体经济贡献,从而使经济竞争力得到提高。

(2)加强对经济竞争力状况及其变化的研究,及时地预防不利的经济竞争力变化给银行业安全带来的冲击。

(3)相关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有利于提高经济竞争力,如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参考文献:

[1]李扬,王国刚,刘煜辉.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5)[M]. 人民出版社,2005:59,33,62-63,254-271.

朱善利. 微观经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7-208.

科森(Cossin,D.). 高级信用风险分析[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2.

Merton,Robert C.,1974.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the Risk Structure of Insterest Rates.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29,May,449-70.

那么关于金融生态环境下的银行业安全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关于网络安全与网络银行应用  

关于如何完善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