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论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编辑:sx_chenl

2016-10-10

本文讲述了关于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内容提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幅度的减少、信贷资产质量的下降、运营成本的增加和资产报酬率的降低等,通过存贷款盈利的空间十分有限,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务创新、适应外部金融环境变化、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来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必要性 可行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迅猛发展,其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6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80%以上,表外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的重心。而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虽然表外业务有所发展,但大部分仅局限于低收费或不收费的项目,发展十分缓慢。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幅度的减少、信贷资产质量的下降、运营成本的增加和资产报酬率的降低等,通过存贷款盈利的空间十分有限,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务创新、适应外部金融环境变化、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来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y,简称OBS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无风险的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和有一定风险的担保、承诺、衍生金融工具操作等业务。

表外业务具有不运用或少运用资金;无风险和低风险;委托代理;低成本和高盈利等特征。所以发展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既可以获取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的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增加银行的优质客户群体。

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

1、适应利率下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

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低存贷款利率,6个月以内的短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7.65%降低为2002年的5.04%;6个月至1年期短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8.64%降低为2002年的5.31%;1年至3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9.36%降低为2002年的5.49%。3年至5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9.9%降低为2002年的5.58%。银行的低利率降低了银行资金的边际利润,使银行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获利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去开拓各种非利息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化解不良贷款,减少金融风险的需要

从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来看,世界前20家银行的平均不良资产率仅为3.27%,其中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4%和0.85%。而我国银行业2001年按新的贷款分类法统计,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仍在25%左右,除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外,新兴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也在急剧攀升。银行业显露和潜在的金融风险已十分突出,再加上缺乏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有效措施,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利用表外业务来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报酬率的需要

随着银行成本增加,收益下降,单纯的传统业务已难以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和银行收益的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过大,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过多,人均创利1.19万元,人均费用却达8.58万元。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过少,人均创利40多万元,人均费用也高达18万元之多。所以银行必须降低运营成本。如果要在不增加或降低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多功能、多元化、国际化的服务,表外业务因具有低成本和提高资产报酬率之功效,不失为理想之选。

4、利用表外融资技术,增加资金来源的需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直接以机构投资者身份与经纪商进行股票和债券交易,不再完全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快速发展,分流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为了竞争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表外融资技术,如贷款出售、发行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增加其资金来源。

5、通过业务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三个方面,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表内业务,而且也要重视表外业务的发展,抢占适应持续发展要求的空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是其银行经营国际化、资本证券化、业务表外化的三大发展趋势之一,也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商业银行大力拓展表外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1、加入WTO和金融的逐步对外开放为表外业务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金融环境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有关世界贸易组织会员国达成的协议,加入后两年允许外资银行为国内企业开办人民币业务;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具有完全的市场准入;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指定的地区可享有中国内地银行相同的权利;五年内取消地区限制和客户限制等规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并享有中国内地银行相同的权利,大部分国外银行已经实现了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具有强大的业务处理、客户服务、管理决策支持功能,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有机结合,客户服务和信息分析有机结合,建立了完备的数据仓库,具有开展表外业务的强大优势,在冲击中国银行业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可资借鉴的表外业务管理模式。

2、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和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为表外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我国经济一直维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对外经济往来持续上升,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度的加快,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人民币的逐步国际化等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为表外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人民币的汇率、利率风险毫无疑问将上升为企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点,与汇率、利率相关的表外业务项目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国家逐步放松对银行业的管制和行政干预,以及大力提倡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为表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较宽松的政策环境。 3、银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逐步建立和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为表外业务的拓展提供了保证

商业银行长期在计划经济和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运行,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发展的动力,缺乏业务创新的精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银行经营机制的转轨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增强,不断开拓和创新业务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这为表外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4、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推出为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提供了可操作的对象

1984年提出建立金融市场至今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从原来只有少数国债和金融债券品种的市场发展为目前包括上千个品种的市场。就股票市场而言,从90年代初的几十家发展到上千家,参与者已达6000多万人,筹资达4000多亿元,国内股票市值2.6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32%左右。商业银行除进行国债、企业债券的投资外,还允许向证券公司发放股票质押贷款。也有许多银行开始通过银证合作形式参与金融市场。又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大批投资基金的设立、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进入市场,使市场主体迅速膨胀,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非常迫切,按照资本市场的开放和远期外汇市场发展的要求将逐步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利率期货和期权、债券期货和期权、外汇期货和期权、可转换债、认股权证等产品。金融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客户对金融服务性需求的增加为表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商业银行的客户包括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两大部分,公司客户具有因行业、规模、经营状态等不同情况之分,个人客户也有因不同的收入水平、职业身份、受教育程度、地区习俗之分。对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种类、服务形式和手段的需求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客户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呈多样化趋势。

从公司客户来看,以前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对银行主要是资金、结算等方面的需求,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公司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经济向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企业对银行的金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单纯的存贷款业务需求逐步向代理收付、现金管理、管理咨询、资信评估、融资担保、票据发行便利、委托理财、信息服务等综合性服务的金融需求发展。

从个人客户来看,随着个人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个人对银行的需求开始从单纯的存款业务转向代理收付、个人理财、基金投资、国债投资、证券买卖、购买保险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客户对金融服务性需求的增加为表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6、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为表外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因为电子计算机、电子通讯、信息处理等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业,改变了银行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增强了银行处理业务的能力和技能。

我国从80年代起开始建设全国金融卫星通讯网,至91年正式联网成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卫星小站600多个,使全国电子联行业务覆盖了全国省、地市以上分行,已在全国25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以网络传输或磁介质交换为传输手段的同城清算系统,以及7个大城市的同城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基本实现了同城清算的半自动化。

对个人客户的服务项目中采用了自动出纳机(ATM)、销售点终端机(POS)、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

在公司客户的服务项目中推出了全国银行信息通讯系统、电脑账务处理等;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使金融业有条件为客户提供优质低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为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

总之,随着我国加入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生存压力的增强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通过拓展表外业务提高利润水平、吸引优质客户、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已非常迫切。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在发展表外业务方面的优势,如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雄厚的客户基础等,抓住机遇,积极拓展表外业务,使之逐步成为银行业务的支柱。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9

2、胡章宏《欧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金融与保险》2002、4)

3、王毅等《发展银行中间业务迫在眉睫》(《金融与保险》2002、1)

4、朱雁萍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几点思考》(《金融与保险》2002、3)

5、陈虹等《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思考》(《金融与保险》2002、9)

那么关于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关于网络安全与网络银行应用  

关于如何完善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