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10
三、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银行稳定性的传导渠道
那么,资产价格的波动会通过哪些渠道影响到银行呢?通常我们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将银行的风险分成五大类型:(1)信贷风险,即贷款抵押品价值的严重下降及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的借款人违约率不断上升的风险。(2)市场风险,即银行作为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直接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3)盈利性下降的风险,即银行整体营业收入的突然下降的风险。这是由于传统银行业务收入的下降不足以通过资产交易、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及资产管理服务等业务所获得的收入和费用所补偿时而发生的风险。(4)为附属机构注资带来的风险,即因银行的非银行附属机构或相关联的实体过多参与房地产或证券投资业务而招致的风险。(5)“第二回合”效应风险,即某一时期资产价格下降通过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进而影响到银行稳定性的风险。
信贷风险渠道可能是银行考虑最多的风险来源。首先是因为信贷业务仍然是银行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且,在那些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国家中,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就是来自于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依靠银行贷款发展的行业。另外,在这些国家,银行直接参与股票市场的程度相对较小,所以股票市场价格下降对银行直接的影响不大。而股票市场影响银行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居民财富的影响来间接影响银行。但是,要准确地给出一国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我们必须详细地分析每一条渠道对银行的影响。
(一)信贷风险渠道
过去的一些银行危机事例证明,银行很可能处于资产价格下跌过程中的风口浪尖上。银行贷款往往是居民家庭和企业投资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的融资来源。所以,一旦资产价格开始回落,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可能出现破产,银行贷款的质量肯定会迅速下降。随着银行不良资产占贷款份额的增加,银行就得靠出售贷款抵押品来减少损失。这又导致抵押品市场出现供给过剩,抵押资产的价格进一步下跌,特别是在封闭和分割的市场上,银行被偿还的可能性因而就会受到损害。因此,为了评估资产价格迅速下降所带来的信贷风险,有必要对信贷风险的主要方面作更进一步的分析。
信贷扩张的数量
了解银行贷款在支持资产价格上涨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重要的。当资产价格的上涨是与经济基本面预期的改善,或实际利率的下降相关时,就可能引起银行贷款的增加。然而,银行贷款也可能给资产价格造成上涨的压力,特别是如果银行放松它们的贷款标准时。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挪威和瑞典)以及日本的银行危机,就是由于银行过度放宽贷款标准,导致名义和实际贷款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增长。在芬兰,个人银行贷款增长量与随后出现的不良资产的比率接近1:1。特别是,当银行的贷款人过多地参与股票与房地产市场时,这可能就成为一次潜在的经济衰退的指示器。
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贷款大多为抵押贷款,所以我们可以用抵押贷款的数量和增长率的增加来代表银行对房地产市场提供的资金支持。但有关银行贷款对股票市场价格上涨提供资金支持的相关信息却很少。一般而言,贷款总量的上升趋势通常会促进,或者至少会伴随有股票价格的上涨。然而,可获得的数据却并不能够清楚地证明这种关系。另一方面,在银行主导型金融市场国家,比如日本和欧洲大陆国家,银行参与股票市场的程度并不深,股票市场投资对银行(贷款)资金的依赖程度也有限。例如,在英国,银行对证券交易商的贷款在1999年的贷款总量中只占10%,而在瑞典,证券市场贷款所占比例还不足1%。这一贷款份额与房地产市场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它也已经构成银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风险来源。
2.客户的脆弱性
就贷款增加本身而言,如果并未伴随有客户违约风险的上升的话,就不必过分担心。如果能及时获得有关银行客户脆弱性的信息,对于准确了解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最有意义的指标是有关客户的负债能力以及杠杆比率。因为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风险,因此区分不同的客户是必要的。比如一般而言,居民家庭比公司客户的风险就要小一些;而高杠杆率的房地产开发商或房地产所有人的风险最大,他们也是导致银行在一次房地产价格泡沫中受到损失的最主要的来源。
3.借款人的分布
单独评估平均的信贷质量是不够的,因为银行可能拥有对资产价格变动高度敏感的客户。这对于“边际”借款人是一个尤其突出的问题。即使银行在平均上拥有足够的套补风险的能力,但最后一位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借款人却是特别脆弱的,因为他们是在价格接近顶峰的时候向银行贷款投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并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上涨。这种客户将是可能遭受最大损失并是最可能出现违约风险的群体。一旦这些借款面临损失时,他们也就有可能冒更大的风险(这就是道德风险问题)。他们的冒险行为导致银行贷款的平均质量恶化,一旦贷款的平均质量恶化,而且如果劣质的项目被当成优质项目来融资时,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够区分优质项目和劣质项目,为减少损失就会提高贷款门槛,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好的项目得不到银行融资(这就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
4.抵押品(Collateral)的问题
抵押贷款构成担保贷款的主要类型。作为贷款抵押物的资产就扮演着担保品的角色。股票也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担保品,例如,当以向银行贷款融资的方式来投资股票市场或进行管理层收购(MBO)时,所购股票就成为贷款的担保品。但银行通常认为股票作为担保品,其价值波动性太大,所以不太愿意接受其作为担保品。
银行通常根据抵押品价值的一定比率(即贷款/价值比率,LTVs)来发放抵押贷款的,这一比率往往要小于1。因为当借款人违约,银行不得不靠出售抵押品来弥补损失时,可能不能够按抵押品的实际价值来出售。根据过去危机的经历,这一比率在银行问题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如果这一比率相当低的话,客户违约之后银行在处理抵押品时受损失的可能性就小;如果这一比率很高,即使资产价格只是较小的下降也可能使银行遭受较大的损失。银行在客户违约时成本的大小等于贷款数量与抵押资产的价值的差。
(二)市场风险渠道
银行越来越频繁地介入证券业务,就因此越可能受股票价格巨大波动的直接影响(股票价格风险)。然而,这种影响的大小要根据证券交易的资本保证金率要求对市场风险的弥补程度而定。与抵押贷款/价值比率相比,为了弥补所有市场风险而设立的资本保证金要求比率要小得多。例如,在欧洲国家中,这一比例要求最低的国家是瑞典,只有1%。而最高的法国、英国也只有8%。因为资本保证金比率要求太低,虽然欧洲国家银行面临的总体市场风险并不大,但对于个别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仍然可能成为主要的风险来源。
另外,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的大小还因银行在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投资的比例而不同。因为股票市场价格相比债券价格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所以股票市场投资所占比例大的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肯定会大于债券市场投资占主导的银行。一般而言,银行主导型金融市场国家的银行在股票市场的直接投资要小于债券市场投资规模。例如,股票资产只占到德国银行全部证券投资的 2%,在其他欧洲大陆国家中股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也不超过5%。所以,在这些国家中,股票价格风险只占到所有市场风险的6%左右。而且,因为债券的投资占主导,所以股票价格的下降可能对市场风险只有中性有时甚至是正面的影响。比如股票价格的急剧下降可能导致银行在自己的资产组合中更多地持有国库券和其他类型的债券,从而使银行总体的市场风险下降。而在市场主导型金融市场国家中,银行在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例要高于银行主导型国家。例如在英国,股票市场投资占到银行证券投资的13%。这样,银行在股票价格下跌中面临的市场风险就不容忽视了。
(三)经纪业务收入渠道
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导致银行传统业务和利润空间急剧缩小,而这种传统业务收入的下降在许多国家是通过经纪业务这种非利息收入来弥补的。银行主要的经纪业务收入有代理资产交易获得的佣金、提供兑换服务的收入、提供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以及代理销售保险和其他投资产品的收入等。而资产价格的缩水将影响到银行经纪业务收入:首先,资产价格下降之后,如果证券交易活动减少,银行的佣金收入就会下降;同时,由于资产价值缩水,银行所管理的资产数量也会减少,管理费用收入自然也缩水了。当然,银行也有可能在熊市中赚到经纪收入,因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大量抛售资产的行为增加了市场交易量,从而增加银行的手续费收入。然而,因为从资产管理服务中所获得的管理费构成银行参与证券业务收入的一大部分,而资产价格下降后,这种费用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低水平,所以银行总经纪收入在资产价格下降之后应该是下降的。而且,一旦资本市场崩溃,一些特定的业务,比如IPO和M&A等,甚至会在低迷的股票市场上消失,银行从这类业务中所获得的收入也就全部损失了。总之,这一渠道看来要严格根据股票价格下降的程度和投资者从股票市场收回投资的时间的长短而定。
四、资产价格波动导致银行危机的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分析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一个案例来自欧洲,就是北欧的挪威、瑞典和芬兰所发生的银行危机,我们称之为斯堪的纳维亚银行危机;一个案例来自亚洲,即日本的银行危机。
(一)斯堪的纳维亚银行危机(Banking risks in Scandinavia)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芬兰、挪威和瑞典都经历了严重的银行危机。这一危机到1992和1993年达到高峰。挪威和瑞典的危机与芬兰的相比,明显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关系更近,而芬兰的危机主要是由公司部门债务的迅速积累,特别是外币计账的债务的增加所引起,由芬兰经济的严重萧条和马克的大规模贬值所推动。所以我们这里主要是以挪威和瑞典为例。
对挪威和瑞典的银行危机的事后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国家的信贷标准的放松加上很低的、甚至为负数的税后实际利率导致银行贷款大规模的扩张,从而助长了两国本就很高的房地产价格的新一轮上涨。贷款的易获得性导致对房地产需求的上升并推动其价格上涨,这反过来又会提高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抵押品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贷款的增加。在挪威,这一情况主要出现在居民住房市场上的住房贷款上。而在瑞典,更多的问题则产生在商业用房市场上。在瑞典,加权平均的住宅和商业用房的名义价格在1980年到1990年间翻了一番。而在挪威,单单住宅用房价格在同一时期内就上涨了300%还多。Herring和Watchter(1999)指出,瑞典在1985年通过了银行自由化条例,该条例正式允许银行参与房地产信贷。这之后,瑞典的银行开始与其他先前已经参与房地产信贷的金融机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他金融机构不像银行那样受到严格的管制约束,所以可能发放比银行贷款风险更大的贷款。结果是使1987—1990年间,房地产市场价格飚涨了60%。
这一周期在挪威开始得更早,在那里,银行贷款在1981—1987年间是以16%的年均增长率增长的。而在瑞典,贷款在1986—1990年间的年增长率则为15%—34%。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资可以从居民储蓄率的变化看出。在挪威,1986—1988年年平均储蓄率为-5%。而在瑞典,1987— 1990年平均为—3%。这也就意味着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例如,瑞典1990年居民部门的赤字达到GDP的8%。经济中负债率的不断上升意味着金融脆弱性的增加。
就这样,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变得越来越易受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冲击了。房地产价格的繁荣现象随着这两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开始放缓,以及税收改革和利率的上升而迅速结束。银行客户偿债能力的下降和不良贷款的增加就是银行不得不面对的结果。在两年的时间内,这两个国家的名义房地产价格就下降了20%~30%。抵押品价值甚至不能够完全抵消贷款损失。特别是在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房地产市场价格下降程度可能更大。在瑞典,经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房地产价格水平甚至要低于1982年以前的水平。因为许多贷款都是以房地产作抵押而发放的,所以房地产价格的下降通过信贷风险渠道对银行稳定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瑞典,银行还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直接参与房地产投资,这样,银行在房地产价格下降之后所面临的风险就更大了。
在挪威,从1988—1992年,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份额每年以2%—3%的速度上升。而在瑞典,从1991—1993年间,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2%—5%。还有,在挪威,最大的三家商业银行由于资本金受到严重损失而不得不由政府接管银行。在瑞典,危机是在当一家金融公司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严重受损,以及它所持有的房地产公司的股票价格急剧下降之后,不得不暂停它的对外支付之后发生的。而这一发就不可收拾,引起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瑞典国会不得不宣布了一项紧急状态法令来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随后就有三家银行接受了某种形式的政府援助。
(二)日本的银行危机(Banking risks in Japan)
在日本,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了房地产市场价格投机性上涨过程。例如,东京的商业用房价格在1980—1990年间上涨了三倍。这也意味着作为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房地产资产的抵押价值的上涨,从而又导致银行贷款的进一步扩张。因为银行相信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趋势会持续下去,所以银行都没有对贷款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结果在1991年,日本银行业向房地产和建筑业的直接贷款达到银行总资产的将近15%。而在1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9%。除了这种直接的风险外,日本银行还因为其设立的分支机构(“Jusen”)过多地参与房地产市场而间接地面临风险。“Jusen”是日本银行业在1970年代设立的专门从事抵押贷款业务的附属机构。这一机构因为过多地参与房地产市场贷款而使银行的风险性大增(Davis,1993;Latter,1997;Cargill et.al,1998;以及 Herring和Wachter,1999)。
日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则发生了相反的变化。Davis(1995)指出,公司负债占GDP的比率在1990年达到136%。而企业的净资产却达到了GDP的—9%。同样,居民部门的财务状况也不断恶化。在1979年,居民家庭储蓄达到GDP的11%,而到1989年,这一数字只有GDP的3%。资产价格泡沫在90年代初开始破灭。这种状况由于1991年开始出现的经济萧条而进一步恶化:本来就处于危险境地的企业与家庭部门的金融脆弱性在这种负面环境中进一步强化,导致银行客户违约率迅速上升。按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在1992年,问题贷款即不良贷款和重构贷款占银行一级资产的40%。由于在1990—1992年间,房地产价格下降了240%,抵押品也未能为这种下降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银行税后利润从1989年占资产的0.24%下降到1992年的0.11%。
信贷渠道风险因为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的下降而进一步加剧。而且因为日本的住宅和商业用房价格在整个90年代都处于持续下降的过程中,所以也就导致了日本的银行危机持续了很长时间。
五、结 论
总之,信贷风险渠道,特别是银行面临的股票和房地产部门的贷款风险显然是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银行稳定性最主要的因素。而且随着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业利润空间缩小。这种趋势在许多国家都有出现,一些国家的银行为增强竞争力就放宽了贷款标准,比如一些银行提高了抵押贷款/价值比率(LTVs)。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助长资产价格的上涨,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而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后宏观经济环境和银行融资可能性都会受到影响,这又会通过经纪业务收入渠道和“第二回合”渠道来影响银行的稳定性。
因为资产价格波动会对银行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监管当局应该密切关注房地产与股票价格可能出现的剧烈下跌并以相应的方法应对,以确保整个银行系统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
那么关于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系统稳定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标签:银行管理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