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论银行业在区域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

编辑:

2016-10-10

1.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要分工明确、优势互补?

(1)提高政策性银行融资能力,向开发性金融的转型。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战略中,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投向仍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为主。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力度与水平,取决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可获得的信贷资金规模和信贷结构。提高政策性银行的融资能力,首先要参照国家有关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和国际惯例,定期补充政策性银行资本金,并提供低息长期财政借款,对高风险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其次,由国家提供财政担保,统一发行政策性银行债券。推行上网竞标发行,允许金融债券上市挂牌交易,吸引金融机构积极认购政策性金融债券。还可以将邮政储蓄、社会保障基金和养老基金划入融资范围,不仅可以在利率上适应政策性金融机构“低进低出”的特点,在结构和数量上也可以满足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需要。

目前,政策性银行实现职能调整和机构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因此,应该加快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实现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化运作,使其受到市场制度约束。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银行转型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要充实资本金。要达到国外发展中国家开发性银行的资本金水平。截至2005年,巴西开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7%,韩国产业银行为18.4%,都在15%以上。二要实行分账管理,即对不同性质的项目分别、分类管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交办的业务,另外一类是市场化的业务,或者是银行自营的业务。政策性银行根据这两类业务在机构内部设立两大账户,一个是国家账户,一个是银行账户,来分别核算和考核。国家只对国家业务或者是国家账户内的亏损进行补偿,对银行自营业务的经营状况不负责任。三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2)建立商业性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协调机制。振兴东北的金融服务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支持,适当的融资渠道是东北经济体发展的必要前提。目前中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向商业性金融机构硬性出售金融债券,但是单一的筹资机制对商业金融运行不利,因为商业性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如果从中抽调的资金比率过高,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因此发生运转困难。所以,要明确划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业务领域,商业性银行应该重点支持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性领域,利用市场原则将金融资源配置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凡是商业性银行不愿承担但又必须保障的业务,都应由政策性银行来承担。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东北商业性金融体系中呈现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其他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的数量与其在全国的业务发展势头很不相称。东北本地的15家城市商业银行和336家城市信用社规模都很小,而且存在问题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的数量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外资银行在东北设分行的仅有8家,占全国的5%。而且东北地区的外资金融机构又几乎全部集中于辽宁省的大连市,东北其他城市则基本上一片空白。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不充分,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优化;另一方面使经济体中的金融需求高度依赖国有商业银行,由此带来金融风险大量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

积极引进区域外金融机构是东北经济金融开放性原则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东北商业性金融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10多家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浦东发展、招商、民生、光大、中信、深发展、兴业、华夏等),到东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打破国有商业银行一统银行业的垄断局面,推动东北地区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东北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其次,要积极借鉴汇丰银行(HSBC)参股上海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参股南京商业银行、金桥投资参股深圳发展银行的成功做法,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合资、参股东北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和新组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与外资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产品创新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展开多层次的合作。?

2.加速自身行业的市场化导向改制,完善现代银行业体系?

从金融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通过深化银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变革原有的金融架构,以逐步形成一个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至关重要。金融体系影响深远,假如个别行业的改革不彻底,受影响的只是这个行业;但假如金融体系的改革不彻底,受影响的就是所有的行业。中国金融业的现实要求必须从银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开始。如果没有健全、合理、高效的银行体制,想要东北的老企业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不可想象的。通常来讲,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其中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不仅要改变机构设置,而且要在功能上有实质性的改变:应当更多地从金融功能的观点出发,尊重市场选择的结果。?

金融体系是经济体中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媒介,因而金融体系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运行的机制。我国金融结构有两个特征:银行主导和政府主导。银行主导是指居民的储蓄主要是通过银行转化为企业的投资。从金融发展史上看,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并无绝对的优劣区别,主要看经济发展水平。在罗斯托所命名的起飞准备阶段,储蓄资源极度短缺,解决储蓄缺口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此时,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其动员储蓄、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特别是在适当的政府干预下,这样的体系更是能将少量资源集中于某些关键项目中,从而优于那种强调竞争和风险分散的市场主导体系。所以,实行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战略适合东北老企业的目前发展阶段,有利于东北的振兴。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储蓄缺口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时,金融体系的首要任务就发生了转移,即如何在确保风险分散和金融体系安全的前提下,使储蓄资源能够被充分、有效地运用到那些前景不甚明确的投资项目中。在这种情况下,风险高度集中、识别新投资项目能力有限的银行主导体系就应该让位于市场主导。?

我国金融体系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政府主导。在关乎经济发展的银行业中,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被各级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在数量上和规模上也占据着主导地位,真正能够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股份制银行处于劣势。 在政府主导和银行主导的双重格局下,所有经济当事人的激励就因潜在的风险转移机制发生了变异。在储蓄者、金融机构和企业家等三类主要经济当事人都只关注收益的情况下,风险必然转嫁给政府。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此做出了证明。 由于地方政府没有承担与之收益相匹配的金融风险,从而助长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所以,针对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和银行业现状,需要制定一个银行业市场化的改革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政府的角色应该是在微观上促进各种金融中介的竞争,在宏观保持金融稳定。?

所以,建立稳健的金融体系,改进金融效率,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是所有经济体面临的共同问题。振兴东北应将金融体系的改革视为改革的重中之重,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保险、证券等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的进展。我国开始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也必需走这一路径。?

3.银行业要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市场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政策性银行在服务东北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首先要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巩固东北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更新改造的投入,推动钢铁、汽车、石化等行业的战略重组;还要积极推进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性支持,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其中解决债权债务等历史包袱问题极为关键,这需要金融业在处理不良贷款、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等方面给予支持。根据辽宁省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的协议,辽宁省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将开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性金融合作。双方将在制造业升级、替代进口工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开发式扶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企业外引内联和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等十二大领域开展合作。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在辽宁省投放贷款1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辽宁省交通、电力、能源、水利、采煤沉陷区治理、“三农”、中小企业试点等重点领域。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以来,已累计向辽宁省投放中长期贷款近700亿元。如果开发银行不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将重蹈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企业负担转移的覆辙。?

4.在东北市场化进程中,银行业要控制金融开放的速度?

在理论上金融开放有很多益处,但是经济学家的研究(例如,Prasad、Rogoff、Wei和Kose,IMF,2003;Kose、Prasad、Rogoff和Wei, 2005 )表明,没有明显的证据能够证明金融开放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是阈值效应(Threshold Effect)的存在,另一个是组合效应(Composition Effect)的存在。阈值效应即门槛效应,是说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金融开放在理论上的益处才能在实践中显现出来。例如,如果具备政府良治的条件,金融开放才可能会增加投资。组合效应也就是结构效应,不同形式的资本流动方式构成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如国际直接投资(FDI)、国际银行贷款、证券投资等。由于风险分担的不同,不同资本流动方式的效率也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国际直接投资(FDI)比国际银行贷款更有利于增长,波动性也比较低。所以银行业要在加速自身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控制金融开放的速度。?

如果金融系统发育程度很低,但开放程度却很高,国际资本在区域金融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银行信贷体系较强的自主性和盲目的逐利性使之不能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使得资金很少投向实体经济,严重弱化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这种制度安排,不能为区域经济市场化提供稳定的金融制度环境,客观上破坏了金融秩序的稳定运行,很容易导致区域经济的衰退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参考文献:?

[1] 吕炜.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理论命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3,(4).?

[2] 陈耀.生态工业——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N].经济参考报,2003-02-26.?

[3] 卢昌崇.产业集群:地区竞争力的源泉[N].大连日报,2005-01-24.?

[4] 艾洪德,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金融支持战略[J].发展研究参考,2006,(20).?

[5] 何德旭.中国金融体系的变迁:争论与启示[R].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2004年10月31日的“双周学术讨论会” 学术报告,孔繁来记录.?

[6] 魏尚进.政府良治、经济发展与金融全球化[J].比较,2006,(22):35-36.

那么关于银行业在区域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关于网络安全与网络银行应用  

关于如何完善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