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公司研究论文

论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

编辑:

2016-09-12

企业之间的水平边界出现在产品与知识群体的空隙中。许多知识并非要求产品的特殊性,而是要求范围经济。因此,有效的知识利用要求多产品企业和企业的知识领域与其产品领域相一致。一般来说,完美的一致性是不存在的,因为企业的知识领域并没有完全被其提供的产品所利用,反过来,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也不可能全部从企业中获得。这样,为了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经济中便出现了反映产业特征的产品——知识包(bundle)[6],其中小包表示个体企业, 不同的产品——知识包决定了企业的水平边界。

3.企业中的协调

企业中的协调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最显着的特点在于对企业中的协调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协调多个专家的努力。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强调,实现有效的协调是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协调理论的研究上,劳伦斯和罗斯齐(Lawrence and Lorsch,1967 )把协调看成是组织内部目标冲突的解决[8]。

传统组织理论对于协调的研究着重于作为基础结构的层级,因为复杂社会活动的组织集中于权力关系,合作的实现是通过幕僚程序的垂直影响。基于知识企业理论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如果大部分与生产有关的知识是隐含的,那么知识在组织成员间的转移将是极其困难的。如果生产要求整合许多个别的专家知识,那么效率的关键是在组织成员通过交叉学习使知识转移最小化的条件下实现有效的整合。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有希望作出较大贡献的就是对企业中协调的分析。

4.组织结构

上述把企业作为知识整合的机构的观点,对企业内部结构有重要意义,一是层级的作用;二是决策权的分配。

(1)层级的作用

组织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组织所包含的许多个体中实现有意义的、协调的行动。这个问题有二重性,一是纯协调问题;二是合作问题。即使协调的技术问题可以解决,分歧的个体目标应如何解决呢。层级就是作为有效地解决个体分歧目标的机制而出现的。层级对于协调一个包含多个特殊单元的复杂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机制。

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点认为,如果高层次决策依赖于低层不流动的知识,那么层级就会 降低高层决策的质量。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生产(包括生产决策)需要许多类型知识,如果这些知识存在于许多个人之中,并且整合机制仅包含相当少量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是可行的。最近几年流行的基于团队的结构,实际上是对缺乏效率层级的一种改善,基于团队的组织的实质是通过直接接触个体专家能够最有效地实现协调。如果专家协调者(管理者)不能利用必需的专家知识,他们就无法有效地协调。

(2)企业中决策权分配的意义

企业中决策权分配的意义与层级在知识整合中的作用有关。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决策权,作为所有者的代表,董事会把决策权授予高层管理人员,然后管理者依次向下授权给各层级。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点对决策权分配作出了新的解释。

第一,关于决策权与所有权的关系。如果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源是知识,而且知识存在于个体雇员之中,那么雇员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企业同雇员签订合约是为了使用那些知识资源。然而,雇佣契约不像实物资产,它无法明确规定企业对雇员知识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如果决策权由所有关系授予,且如果企业资源由股东和雇员共同拥有,那么管理的决策权由股东或董事会向下授予,由雇员向上授予。

第二,关于决策与知识的关系。决策的质量决定于其所依据的相关知识。如果与某一特殊决策相关的知识能集中于组织的某一点上,那么集中决策是可行的,但转移与积累知识的能力由于知识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显性知识是可转移的,但不一定要集中于某一点上。特殊知识(包括无法以统计形式积累和分析的隐含知识与显性知识)是转移成本很高的知识。因此,即使决策所要求的知识是集中的,根据隐含性经验知识所作的决策可能是分散的。

三、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企业竞争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企业理论演进过程的回顾,我们分析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在一些关键方面与新古典企业理论及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区别。概括起来,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主要是作为整合知识的机构而存在,它能把存在于个体中的特有知识整合成产品与服务,并降低知识交易的成本;知识利用的相对效率决定了企业的垂直与水平边界;协调是企业内部目标冲突的解决,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为知识整合建立起必要的协调;层级对于协调一个具有多个特殊单元的复杂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机制;有知识的雇员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决策权由雇员自下而上授予,决策的质量取决于作出决策所需的相关知识,知识的属性决定了决策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

显然,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对新古典和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它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企业管理将进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以拥有知识资本的人才作为管理核心的“知识管理”新时代。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企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强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组织创新就是要建立能有效整合知识的企业组织,这是一种把与企业有关的人和企业内部的人用网络联结起来的学习型组织,该结构能最充分地利用知识并再生知识,使企业具有活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一种智力基础设施,使知识能够彼此联系并发生作用。所以,管理创新的目标就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系,以知识为纽带,将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生产过程、市场开发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协调起来,形成一种能够创造、使用、保持、更新以及转让知识(智力)的全新的管理模式,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地运作。未来的企业将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有形的物质资源进行创新的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求得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从理念上突破新古典主义的禁锢,把企业看作是整合知识的机构,从而为企业的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知识企业理论所包含的一系列新观点及其引发的企业管理革命,对我国的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和启迪意义。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普遍需要一种有效的管理新思维和新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才能满足这种需要。因此,知识管理是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管理革新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小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1994,(7).

[2]符正平.西方企业理论研究中的三大科学研究纲领[J].经济研究学术动态,1998,(3).

[3][丹麦]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蒂安·克努森编,李东红译,企业万 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Alchian. A. A. and H. Demsetz. Production, information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C].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62:777-795.

[5]Spender J. C. and R. M. Grant. Knowledge and the firm:overview[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WinterSpecial Issue):5-9.

[6]Grant, R. M.. Toward a knowledge based theory of the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Winter Special Issue):109-122.

[7]Ghoshal, S. and P. Moran. Bad for practice: A critique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13-47.

[8]Lawrence. P. R. and J. W. Lorsch(1967). Differentationand integration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J]. 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12:1-47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理论演进与最新前沿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论独立董事需要怎样的制度环境  

关于国际公司发展的基本经验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