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党组织:
2011年6月1日,曾被誉为“国策高参”、“学术界的彭德怀”、“中国房地产舆论领袖”、“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四位中青年经济学家”之一的董藩教授在其新浪微博上这样写着:“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句话引发了网上极大的争议,包括一些有名的教授也参与其中。
相信大多数同学在看到或听闻这样一句话时的感受跟我一样——说出这样一句话的人怎么还是个教授呢。当我在微博上看到这句话时,评论已经有许多了,绝大多数的网友都与我们一样持批评态度,认为金钱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钱不能买到幸福。然而,在上了一直很喜欢的政法学院的梅萍老师为我们讲的这节课后,我的看法有了180°的改变。课上老师问了我们关于4000万的几个问题,有其来源、去处、证明了什么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等。
我们的想法都仅止于这4000万本身,如果这4000万的获得合法合理,而又花到需要花的、有意义的地方,那么是不是很有价值呢?能为我国GDP的增长做贡献,能增加税收和工作岗位,还能解决自己和家人的就业等一些列问题,这些于我们不都是很有意义的么?同时还能从精神上激发更多的人合法合理致富。董藩教授的话里含义实在于此,我们都误解了。
为什么我们会误解呢?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多角度多立场的想想呢?究其根源,在于我们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与大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匹配不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就是在吸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经典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毛主席在年轻时代也诵读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经典才成就了一番伟业,毕淑敏之所以能成为著名作家与她肚里有丰富的知识有很大的关系,就我所知,我们学校一位教授级别的思修老师现今仍保持着每天最起码三小时的阅读量。连学富五车的伟人、教授都如此,身为年青一代的当代大学生,又是入党积极分子当如何呢?
为了今后能正确地辩证地看待身边的事物,我们应该多看些经典,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正确引导思想、指导实践。为自己插上理论的翅膀,让思想和实践齐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