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县环保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1-02-28

今年,我局认真贯彻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规定,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环保执法监督年”活动,规范权力运行,拓展新作为,争创新优势,开启新局面,全力服务海西先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城区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处于优良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民众对环境质量满意度较高。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深化宣传,开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新局面

以第39个“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围绕世界主题“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及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环境友好、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环保意识、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环境文化、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深入各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与警示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推动公众参与环保,营造环保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掀起了环保宣传的高潮。一是组织现场咨询活动。组织环保、电信等相关单位干部职工在县城区繁华地段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挂图、宣传资料等宣传品2160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倡议书600份,现场接受环保知识咨询169人(次),现场接受环境问题投诉1起。二是举办“环保将乐.绿色家园”主题摄影展。由县环保、文联及县摄影协会联合举办,通过网络投稿方式,选出160副代表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县城市和农村环境的新变化、环境质量改善状况、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控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城乡优美人居环境的全新风貌。三是开展环保猜谜活动。在城区十字街悬挂谜语500条,近千人参与活动,发放纪念品460份。四是向全县7万名移动手机用户发送了环保宣传短信。五是开展环保进学校、进社区活动,表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在水南中学、实验小学等学校开设环保讲座,举办保护环境系列画展,社区设立环保宣传栏。创建市级“绿色社区”2个(银华、华山社区),在三明市政府举办的环保十佳评选活动中,我县高唐镇常口村被评为三明市环保优秀奖(生态类)。六是在有线电视台循环播放宣传标语、环保知识,在“村村通广播”中设立“环境与发展”栏目,每周播三次,每次30分钟,及时宣传环境执法、污染减排、环保法律法规等环保知识,让民众知晓适时环境质量状况。七是由环保、司法局联合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确定5月10日-6月10日为环保宣传月,及时宣传新修改环保法律法规及最新环保方针政策,通过县有线电视、网络、广播、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等载体专题宣传。八是扎实抓好信息工作。制定了《将乐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信息工作的通知》,把信息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利用周一例会的平台,讲授信息写作技巧课,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参与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全年积极向省、市、县媒体、网站报送信息160条,被国家级刊用1条,省级7条,市级25条,县级86条(其中增刊2期),编印《将乐环境信息》12期,及时反映我县环保工作动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二)服务经济,认真抓好环保审批工作

坚持“以经济建设中为心,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县加快发展追赶“主轴”,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一是严格把好项目环保审批关。按照国家环保部关于“十个不批”和“四个一律不批”的要求,把好项目审批关口,严禁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三高一低”的建设项目进入我县, 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二是增强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把服务工作抓深、抓实、抓细,为促进海西建设服好务站好岗,实现“便民高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廉洁自律、公平公正、严格审批、强化验收”的工作要求。对于满足环保准入条件的,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有利于扩大内需的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的“绿色通道”,给予全力支持,推动项目尽快审批、开工。全年共审批新建、扩建、改建、技改项目163个,其中报告书2个,报告表38个,登记表123个。出具环保意见函106份;午间和夜间建筑施工审批80份。三是认真做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工作制度,依据各企业监测数据,结合我县污染控制总量指标,认真核定许可证数据,并将指标合理分解给各主要排污企业,使企业认识到排污许可证的重要性。全面开展全县排污许可证的培训、换证、发证工作,全年共发放排污许可证202本。四是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工作。下发了《关于限期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验收计划,明确验收时限。一手抓环保验收的数量,一手抓环保验收的质量,重点验收重大项目、环境敏感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小及建设内容简单的项目。敦促县污水处理厂等134家单位办理验收手续。

(三)科学谋划,扎实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

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分解,科学拟定全县主要污染物削减实施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计划。有效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落实污染物减排各项措施,一项一项抓协调,一个一个抓落实,把减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督促县污水处理厂通过环保验收;推进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等造纸行业实施二次深度治理,严格执行新的排放标准。对现有“五小”企业制定计划,会同经贸部门有步骤地关停了将乐县同达水泥、回头山水泥机立窑第二座窑、永实达水泥(上年结转)、水南机砖厂、东南石灰窑、文鑫矿业等落后产能。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三华轴瓦有限公司等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根据市减排办初步核算,2010年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2个(污水处理厂、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新增削减量431.97吨;二氧化硫减排项目6个,新增削减量257.5吨,基本能完成年度和“十一五”减排任务。

(四)着力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利益

一是继续抓好《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就我局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情况,深入到城区饮用水源地、城区污水处理厂、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开展检查,采取听汇报、看资料、察现场、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了解,充分肯定了我局在贯彻《水污染防治法》工作中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和成绩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建议。二是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全面整治漠村溪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出动执法人员86人(次),对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单位逐一核查,查找污染隐患,加强水质监测,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详细修编了规划,并通过省政府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乐县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的批复》闽政文[2010]116号)。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和隔离网设置要求》,在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漠村溪设置保护界标2块,宣传牌3块。三是扎实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发改、经贸、监察、国土、建设、环保、司法、畜牧水产、工商、安监和供电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宣传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与要求。重点整治重金属企业、金溪流域沿河企业环境违法问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黑烟污染环境问题,工业园区污染问题及造纸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坚持系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开展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出动执法人员592人(次),检查企业335家(次),设施210台(套),共查处环境案件4件(起),下发环境违法行为改正和限期整改通知书30份。四是全面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对涉及造纸、选矿、化工、水泥等重点企业开展全面检查,共检查企业35家;会同县安监、工商等部门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检查,检查企业12家,下发整改通知书2份;由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重点检查全县涉源的水泥、造纸两个行业7家企业23枚放射源,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督促落实整改事项。五是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共处理来信、来电、来访投诉81个(件、次),回复县长信箱投诉件9个,处理率100%,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及时答复人大议案2份,提案2份。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群众满意度显着上升。六是开展“绿色护考”专项执法活动。由环保、公安、工商、文体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全县“三厅”、建筑施工场所等噪声敏感点进行全面检查,会同工商、文化等部门联合执法,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车次,检查企业33家,对违法规定排放噪声的营业性娱乐场所、五金加工店、汽车修理店等噪声敏感点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份,为我县中高考考生营造了一个良好、舒适的休息、学习、考试环境。七是完成排污申报登记企业135家,开征排污收费企业105家, 排污费入库额达到164.8万元,完成全年排污费征收任务。

(五)巩固成效,深入开展金溪流域将乐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制定了《将乐县流域水环境整治重点项目2010年工作计划》,确定了2010年整治工作重点,明确各项整治目标。完成了2009年度各乡(镇)流域整治工作考核。二是加强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确保正常运行。敦促完成环保验收工作,完成所有配套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实现在线监控联网。三是完成造纸行业深度治理任务。敦促国控企业福建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完成一期深度治理任务,二期深度治理任务正在按期实施,将于2011年6月前正式投入使用。两家再生纸厂深度治理工程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四是全面完成河面漂浮垃圾和水浮莲清理工作,目前正进入保洁阶段。五是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拆除、搬迁工作,禁建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和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六是完成金湖电力公司的4个电站和黄潭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安装,已按照省经贸部门要求,完成高唐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的联网。

(六)加强监测,积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提供科学数据保障。开展常规地面水、饮用水源水质、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15(期)次,开展安福口溪监控性监测6次,降雨监测(逢雨必测)56次,监测污染源42家(次),验收企业8家,开展应急监测5次,环评监测1次,共提供科学数据2438个。二是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及时完成工业重点源83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个,农业源19个(包括10个畜禽养殖户和9个水产养殖户)的普查数据更新,编制了《将乐县2010年普查更新调查技术报告》,做好更新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验收。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敦促南口乡和万全乡按照创建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各项环境整治措施,全面达到生态乡镇考核指标,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会同建设部门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积极推广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生态农业生产和环保农业生产新技术,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有效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四是扎实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漠村溪饮用水源保护区被列为省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项目。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1080万元。成立了以廖明副县长为组长的漠村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县环保局成立了自然生态股,漠源乡成立了环保站。完成了《将乐县漠村溪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并正式上报省环保厅。同时,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申报工作也在进行中。目前,我县漠村溪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已全面启动。

(七)精心组织,全力做好抗洪抢险

“6.18”特大洪灾发生后,我局立即行动,精心组织,成立应急小分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赢得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称赞。一是积极采取措施自救。为尽快恢复各项监测工作正常运行,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受损的室外监测仪器进行清点、检查、修复。组织人员到受灾的干部职工、环保员、协管员家中,帮助清除淤泥、垃圾,帮助消毒,清理受损的家电、生活设施,做好情绪安抚工作。二是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持续性特大暴雨对城区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及时掌握水质情况,我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克服各种困难,组织执法人员到饮用水源漠村溪沿岸,对所有企业、各类建设工地进行巡查,加强对各类污染隐患的排查,下发整改通知书2份,责令相关企业及时整改到位,切实铲除隐患。根据水情和敏感点分布实际情况,设置了水厂进水口、曹溪桥、路口桥、漠源桥等四个监测点位,对29个监测项目进行全面动态跟踪监测,提交有效科学数据180个。三是确保环境安全。组织环境监察、监测人员20多人次,及时深入企业,对辖区化工、选矿、造纸和城区垃圾填埋场等20多家重点企业的化学品贮存设施、环保设施、放射源安全等进行全面排查,帮助企业抗洪除险,并在第一时间将企业受灾情况向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要求存在安全险情的企业立即停产,启动应急预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化学品和危险固体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转移,消除隐患。四是深入受灾乡镇、挂钩村做好抗灾工作。抽调车辆一部,派遣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在第一时间深入到受灾严重的大源乡,积极运送救灾物质,及时转移受灾群众。由局领导带队,及时深入挂钩村白莲镇大里村,对全村群众居住点、道路通行条件等情况进行隐患排查,挨家挨户上门了解灾情,核实灾情,及时转移、妥善安置灾民6户,从紧张的业务经费中挤占1万元资金,援助挂钩村,帮助尽快恢复灾后生产生活。及时发动全局人员积极向受灾严重的乡镇捐款6500元。

(八)规范执法,狠抓效能与廉政建设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 “四百”活动。确定了分管领导与具体工作负责人,明确了工作要求与任务。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强化宣传,及时深入白莲大里村、黄潭将溪村与银华社区,走访入户,发联系卡130张,了解群众意见70多条,收集群众建议20多条。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进一步贴近群众,畅通民意,增进党群、干群关系,了解人民群众意愿,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创五优、争先行”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创五优、争先行”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常态工作来抓,努力实现我局工作人员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对环保“六大权力”监督管理,实现行政权力“三分离制度。实施建设项目审批与验收分离。明确审批程序、职责和审批时限。涉及审批、验收事项,审批人员与验收人员分别确定,职责分离。实施行政执法调查与处理分离。明确界定了案件调查、案件审理工作职责,调查、审理工作实行人员分离,程序分离,增加了执法案件的透明度。实施排污费核定与征收分离。严格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程序,高管理、严要求,制定排污费征收”核收分离“工作制度,排污费核定与征收工作实现人员、科室相分离,确保排污费征收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四是狠抓党风廉政、效能、平安、文明建设。制定了党风廉政、效能、纪检监察、平安、文明工作计划,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及任务,狠抓落实。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坚持按章办事,努力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将效能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主动将效能建设融入环保工作全过程,自觉将效能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融会贯通、协调运行。努力提高全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增强干部队伍履行职责能力。

二、2011年工作打算

(一)及早谋划减排目标

认真制定”十二五“减排规划,科学谋划明年目标任务。抓好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分解,拟定全县主要污染物削减实施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计划。有效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督促污水处理厂、水泥、造纸等重点减排项目正常运行。强化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坚持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新建项目审批把关的”总闸门“和前置条件,禁止审批和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确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

(二)突出服务经济发展

进一步强化发展大局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正确处理好服务与把关、当前和长远、效率和质量、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执行好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通过严把环境准入关,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的调整。主动超前介入项目审批工作,力争把服务工作抓深、抓实、抓细,实现便民高效的服务原则。

(三)致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一是全力保护饮用水安全。把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作为环境执法监督的首要任务,集中整治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严厉打击破坏饮用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二是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继续深入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违反”三同时“制度、不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不正常运转排污设施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必要的实行最高限额处罚,报请县政府对其停产治理。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信访与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加大力度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污染纠纷的源头控制,加大信访纠纷的调处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认真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高我县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加强网络环境信息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方面网络舆论氛围,维护社会稳定。四是进一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三厅“、建筑施工场所噪声污染防治,减少噪声扰民。开展饮食业油烟污染治理,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宾馆、餐馆设置除油烟设施。协助城建部门控制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和道路扬尘,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四)狠抓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开展农村环境教育试点工作。严格控制农村工业污染,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有效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二是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按照《将乐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方案》及施工方案,有步骤地在城区饮用水源地漠村溪流域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三是积极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结合连片整治在漠源等乡镇开展生态乡创建工作,在万全常口等条件成熟的村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

(五)强化环境宣教工作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加强对环保工作成就的宣传,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权和知晓度。加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统筹开展环境宣传活动。

(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学习。结合每周一的例会,定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及时选送干部职工参加各级环保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环保”六大权力“监督管理,实施建设项目审批与验收分离,行政执法调查与处理分离,排污费核定与征收分离,全面提高防腐拒变能力。三是加强行风与效能建设。严格执行行风、效能建设各项制度,不断增强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塑造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环保队伍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