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中数学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2013-09-05

八.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情景设置1:

师:班长,同学们都到齐了吗?

生:到齐了。(班长站起来,回顾了一下四周后回答)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呢?

生:因为48个位置上都坐满了人呀。(显然对老师提这个问题感到奇怪)

师:很好,其实这个判断用了归纳法。我们不妨把班长回顾四周的动作分解成48拍。(此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

生:哦,我知道了。因为班长看到第一个座位上有人,第二个座位上也有人,这样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往下看,看到最后第48个座位上也有人。从而归纳出“人到齐了”这个结论。

师:太棒了!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经常用到的归纳法。象这种由一系列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归纳法。(板书:归纳法)我们刚才通过一一列举,一个一个验证,最后得出“人到齐了”这个结论。这里人的个数是有限的,倘若研究的个体是无限个呢?

情景设置2:

师:我们来听个笑话吧:从前,有个叫万百千的小孩,家长送他上学,开始识字。第一天先生教他个“一”字。第二天先生又教了个“二”字。到了第三天,他想先生一定是教“三”字了,并予先在纸上划了三横。果然这天就教了个“三”字。于是他得了一个结论:“四”一定是四横,“五”一定是五横,以此类推,万事大吉。从此,便不再去上学,家长发现问他为何不去上学,他毫不犹豫得意地回答:“我都会了”。家长要他写出自己的名字,“万百千”写名字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笑倒一片,在笑声中我又问)

师:万百千在学习上犯了什么错误?

生:一二三的写法只是特殊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字都是这样写的,他根据这几个特殊字的写法推断出所有的字都这样写就错了。

师:仅考察部分特例而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它不可靠,所得结论不一定正确。 “万百千”正是犯了这个错误。

情景设置3:

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这两个问题。(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以下问题)

(1)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n2-5n+5)2   容易验证,a1=a2=a3=a4=1,所以说:对任何n∈N,an=(n2-5n+5)2=1。上述判断正确吗?(2)若数列{an}是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那么 a1=a0+d,a2=a1+d,a3=a2+d=a1+2d,a4=a3+d=a1+3d,……由此可以得出它的通项吗?

生1:(1)中的判断是错误,可以举反例,如a5=25≠1。

(2)等差数列的通项为:an=a1+(n-1)d。

生2:我觉得由此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不可靠的,是不完全归纳法,感觉就象“万百千”学字。只有经过严格的证明,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

师:不错。只有经过严格的证明,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那怎样来解决这种无法穷尽验证的命题的呢?如何用“有限”的步骤,去证明“无限” 的命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数学归纳法。(投影并板书本节课课题   数学归纳法)

 

(二)新课讲授

师:有一列整齐排放的自行车,如果边上一辆无意中被碰倒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后面几辆也会倒下去。

师:大家把准备好的小长方形木块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

(随之,多米勒骨牌按一定间隔整齐地摆放在讲台上,把它当作自行车模型,边示范边作下面讲解。)

师:现在,我们把自行车放在我们的讲台上。(学生笑)这样排放好以后,要让他们全部倒下,应该怎么办?

生:只要推倒第一个就行了。

师:真的第一个倒了,其他就能倒吗?(我把第三个和第四个的间距拉得足够开),这样能全部倒下吗?

生:不能。因为第三个和第四个的间距太大,相互碰不到,所以,只倒下了前面几个。

师:好,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要让他们全部倒下,必须先控制好他们每个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要保证做到:一个倒下去,后面一个也要被推倒。这是它们全部倒下去的依据、关键。

但是,如果我把距离控制好了,(把骨牌恢复原样)使它能保证这一点,但什么也不干,能保证它们全部倒下吗?

生:不能,当然还必须碰倒第一个。

师: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所有的多米诺骨牌都能倒下:(1)第一块骨牌倒下;(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个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板书:P(1)倒下;P(K)倒→P(K+1)倒)

师:请同学们思考: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上述多米诺骨牌游戏有相似性吗?你能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解决这个问题吗?

(经引导后小结,多媒体显示)

多米诺骨牌游戏原理

通项公式的证明方法

(1)第一块骨牌倒下。

(1)当n=1时猜想成立

(2)若第k块倒下时,则相邻的第k+1块也倒下。

(2)若当n=k时猜想成立,即…,则当n=k+1时猜想也成立,即… 。

根据(1)和(2),可知不论有多少块骨牌,都能全部倒下。

根据(1)和(2),可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猜想都成立。

(学生回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过程,由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出应注意之处。)

师: 所谓的数学归纳法证题时有两个步骤:(同时板书)(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结论成立。即验证P(n )成立;(2)假设当n=k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正确,即由P(K)正确→P(K+1)正确;由(1)和(2)就可断定命题对于从n 开始的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同学们,是不是证明时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呢?为什么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就证明了对所有的自然数都成立?(同学们讨论后,请一位回答)

生:这个原理跟刚才的实验是一个道理,只要符合这两点,再多的骨牌都能倒下。1)证明P(1)为真;;2)证明命题“P(K)真ÞP(k+1)真”正确;由1)、2)命题知,原命题对一切n∈N均成立。

师:步骤(1)是验证,步骤(2)是以一次逻辑推理代替了无限次验证过程,是证体题的关键,它保证这样一个过程:P(n )正确(验证)  P(n +1)正确→P(n +2)正确→…(同时板书)上述无穷链条一环扣一环,形象地说明了数学归纳法证明P(n)的正确性的过程。

说明:此处画龙点睛,多数学生至此都顿悟了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和方法,也在其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借助感性认识,建构了数学归纳法解题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