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6-06
浅议医学技术的职业素质教育
一、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行业背景与就业环境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来适应行业的发展,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行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高职毕业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操作技能经过了系统规范的学习和实践,若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必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由此可见,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很有必要。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入与渗透
(一)建设“教学工厂”,创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1.国际先进“教学工厂”的范例“教学工厂”既不是传统的实验室,也不是单纯的车间,而是企业的设备、场景在学校的真实再现。它在学校内部营造了一个典型的企业环境,构建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实践教学不依赖于企业,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2.“教学工厂”的建设我院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中心,下设9个实验室,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具有仿真职业氛围,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课的开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对外服务的学院口腔门诊部,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实训中心先后引进种植工艺、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等先进设备,完成实训中心的转型升级,并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远程信息平台,校企共建“校中厂”———学院附属义齿加工中心,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实施项目化教学,就是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选择课程内容,再根据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和工作任务。教学内容通过“实践—基本理论—再实践—加强理论—再实践”的教学过程来实现,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中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学习的同时渗透技能和素质要求。在模型处理项目中,由于有些模型比较脆弱,要求学生必须轻拿轻放,保护模型不受磨损,否则会影响模型的精度与准确性,这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某些项目(如铸造支架蜡型的包埋等)的实施必须靠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为了保证实训能够顺利进行,不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树立牢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否则实训很容易以失败告终。由于大部分项目都是先实践再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疑问和难题,迫使他们看书、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派送学生至企业、医院、材料设备经销商进行参观和实践,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在真实环境中逐步树立起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作风和习惯等职业素质的提升。
(三)结合“双证书”制度,融汇职业资格考试要求
1.教育部“双证书”制度要求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改革要使80%以上的高职学生毕业时拿到“双证书”,即同时获得高校大专学历文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种非学历职业资格所具备的通用性、有效性、权威性、公开性和公正性,使之成为人们求职、晋升、扩展事业的“硬通货”,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敲门砖”。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由卫生部人事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口腔修复工证书”。2.根据“双证书”制度要求,建立融汇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在专业教学中结合职业资格考试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职业岗位(群)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逐渐养成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的职业素质。
三、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效
(一)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与全国大赛获奖情况
通过上述途径的努力,学生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风气很浓,很多学生主动找老师探讨专业与学术方面的问题。医学技术的职业素质教育,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在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全国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论坛暨“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活动中,我院学生连续五年荣获大奖,学院连续五年获得团体优胜奖,在行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名行业权威专家、国内多所高职院校的教师、知名义齿加工企业充分肯定了我院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我院学生取得“双证书”的情况
我院自2008年开始承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口腔修复工技能鉴定。考生通过考核后获得口腔修复工高级证书。五年来,我院学生通过率在86%以上,较高的通过率保证了学生基本都能通过职业资格鉴定,顺利达到“双证书”要求,显示出我院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质。
(三)带来良好的就业形势
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的好评。毕业生具备很强的就业竞争力,连续多年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已活跃在江、浙、沪地区的义齿加工行业。
相关推荐
标签:医学技术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