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技术论文

医学校生物化学的创新教导刍议

编辑:

2013-12-13

在生物化学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向学生展示和评点科学家的人格力量,尤其是其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例如,在讲授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标志的DNA双螺旋模型时,我们讲授了沃森(JamesWatson)、克里克(FrancisCrick)、威尔金斯(MauriceWilkins)和富兰克林(RosalindFranklin)建立了DNA的双螺旋模型使生命科学从细胞水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研究的过程以及他们的个人恩怨。我们也讲授了艾弗里(OsvaldAvery)永远的遗憾,他是DNA遗传本性的发现者而未获诺贝尔奖。联系临床使基础知积实用化:在讲解氨基酸代谢时,讲解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肝昏迷的现象。在讲授核酸杂交和探针时,结合爱滋病和H1N1型流感病毒的诊断。在讲授DNA多态性和PCR时结合亲子鉴定和疾病诊断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讲座课相应增加了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生物芯片、现代生物工程等前沿学科内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这样,既加强了生物化学与临床课之间的横向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使抽象知识通俗化和形象化:(1)以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支撑,把信息技术当作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手段和环境,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用教育信息化的最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5-6];(2)利用PowerPoint和Flash设计制作教学课件,例如我们利用Flash动画将蛋白质生物合成起始过程按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创造成连续的动画,生动准确地刻画生物体微观世界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3)利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网站,我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是安徽省精品课程,学生利用网络可以浏览课件、视频等,并可进行互动交流。建立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式思维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的做法,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7]。我们在讲课中增加问题的设立、讨论教学和进展或问题解决的设想。我们的具体做法:提出问题—讲授内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讨论—学术进展或问题解决的畅想。我们鼓励学生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所产生的看法。学生提出的观点越奇特,越标新立异,说明于进行发散式思维,我们予以充分的肯定。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进行逻辑推理和总结。对于疑难和有争论的问题教师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允许学生保留意见。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生物合成时,先提出问题,例如提出生命如何将核酸的核苷酸序列的信息变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信息?密码子为什么是3个核苷酸,而不是2个、4个等?接着让学生短暂思考,教师讲授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讨论,最后让学生畅谈第二套遗传密码(尚未完全解迷)能否被解迷?如何解迷?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教学,绝大多数同学不仅理解了DNA遗传物质—基因—基因表达、密码子—反密码子—(第二套密码)—氨基酸的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科学发现的浓厚兴趣。

同时增加自主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争取在临床7年制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实验达到40%。例如我们给临床学生开设了基因工程的综合性实验,实验中运用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提取、琼脂糖电泳鉴定、回收、RT-PCR、DNA重组连接转化,基因的表达等。改革实验考核模式,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实验考核模式,决不能流于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科学探索和创新,对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主要看重思维,淡化实验结果。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团队鼓励和引导在校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参与教师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训练和创新,并将其作为或替代部分实验教学,给予实验成绩,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和课程成绩加分。总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育工作者要催生的个性化创新教育,将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要敢于打破教条、挑战权威,为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学校生物化学的创新教导刍议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中医学论文:略论吴尚先的外治特色及成就

中医学论文:浅谈肺结核病中药辩证施药疗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